高校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3 07:27:21

高校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高校企业的不断发展,其经营过程中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结合某校校办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实践,对高校企业资产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作出分析,并探讨其解决对策。

[关健词] 高等学校 校办企业 资产管理 清产核资 对策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高校企业要普遍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通过改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运营质量。为保证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要对所投资企业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某校于2007年下半年对拟改制的九家校办企业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发现各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校办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一、某校校办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存在较大的坏账损失风险

九家校办企业的应收账款共计975.42万元,占全部资产5034.4万元的19.37%,预计坏账损失达32笔61.41万元。其中企业A应收账款199.38万元,占其全部资产805.2万元的24.76%,预计坏账损失6笔37.44万元,占应收账款的18.77%,坏账损失率明显超过正常水平。九家企业中仅有两家计提了坏账准备1.41万元,所提金额也未达到会计制度规定要求。

2.存货账目混乱,账实差异较大,积压损失严重

对存货的核算与管理不规范,缺少严密的管理制度,仓库保管与会计核算脱节。有的采用实地盘存制倒轧材料消耗,无法分别正常消耗与异常损失;有的存货库存量过大,积压现象严重,增加了资金成本。本次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现,企业B各类存货盘盈合计达11.52万元;企业C账面待处理资产净损失-8.1万元,系2003年10月存货盘点时的盘盈数;企业D2002年购配件材料17.77万元,现均为过时产品等待报废。

3.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多样,规范性亟待加强

(1)设备购置支出直接列入费用,未作固定资产核算

企业购入资产已达到固定资产标准,但直接在费用中列支,一方面增加了当期的成本费用,另一方面,由于未按固定资产验收登记,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如企业B购置冰柜等7台设备、企业C购置电脑等均直接列作费用支出。

(2)未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导致资产价值不实

少数企业不按规定计提折旧,未能及时收回价值,少计成本,虚增企业利润。企业E 02年自建房产及附属建筑物等投资57.05万元,仅在当年计提折旧2.24万元,此后一直未计提,账面净值始终为54.81万元。

(3)设备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账实不符

一方面,有的企业对已经提完折旧且失去使用价值的设备资产未及时进行报废处置,没有收回设备残值。如企业C盘亏的8台设备,账面净值均为0。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将部分设备提前进行处置,这些设备可能已提完折旧,但仍在生产中使用。如企业E有9台此类设备,而企业B此类设备竟有81台件。

4.对外投资缺少严谨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形成投资损失

在对外投资、上马新项目时,对市场缺乏周密可靠的调研,不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企业C 2000年投资3.07万元,购买100箱蜜蜂及配套养蜂工具,但由于气候影响和技术缺乏,次年蜜蜂全部冻死,所投资金全部成为损失。

5.无偿占用学校教学科研设备,造成学校国有资产损失

部分校办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还承担了一定的教学实习任务,为此占用了一定数量的学校非经营性资产,但未能将这部分资产价值的消耗转移计入其产品价值,也未支付占用费,导致了学校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如企业F负责接待某专业学生的实习,使用学校设备15台,共价值35.64万元。

上述种种问题也是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办企业的经营运转,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益,致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难以实现。

二、高校企业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产权关系不清,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很多高校企业尚未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存在事企不分的现象,导致企业负责人经营目标短期化,只关心任期内经营业绩,而对于企业持续发展和资产质量很少考虑,对资产管理工作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2.企业考核指标单一,风险意识欠缺

受企业管理体制限制,高校对校办企业经营的考核目标限于经营利润,而对所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运用及价值补偿没有纳入考核体系。由于校办企业的经营风险事实上最终由学校负责,这就助长了某些企业出现少提或不提折旧,尽量无偿占用学校教学科研设备,追求销售规模不顾坏账损失风险等行为。

3.相关管理办法不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不落实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国有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非经营性资产陆续出台了较为系统的管理办法,做到管理有章,责任明确。但是对于经营性资产缺少明确的管理要求和相关制度,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相互占用、界定不清,学校对此关注不够,管理也不到位,最终导致管理责任不能有效落实。

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不够

校办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专职管理和会计核算人员或多或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只有一两名专职财会人员,无法建立规范的内控制度,不能认真执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仓库保管人员缺少专业知识,核算手段落后,存货增减不能及时记载反映。

三、高校企业加强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关系,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高校与校办企业应改变目前的上下级行政关系,成为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校办企业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对学校投入的资产切实享有法人产权,同时明确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有责任和义务,这样就能从根本上促使企业经营者自觉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切实重视和加强资产管理工作。

2.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充分了解业务单位的资质和信誉,建立相关的诚信信息档案,对于信誉差的要停止赊销或中断业务,努力降低坏账风险。对于账面的应收账款,一方面应足额提取坏账准备,保证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另一方面应注重加强平时的追缴工作,建立经办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努力缩短回收期,加速资金的周转,减少坏账损失。

3.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提高资产管理质量

企业应努力提高会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业务的处理,努力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对各类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提折旧,真实反映成本。对实际已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应及时办理移交资产并结转价值。加强财务指标分析,客观反映经营成果和资产质量。

4.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存货实行科学的管理

企业应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各类存货采用永续盘存制进行实时核算,真实反映存货的数量和价值,保证账实一致。加强对存货状况的科学分析,保证合理的库存,既要满足生产的需求和销售的供应,又要防止存货积压,降低库存的资金占用,避免型号过时造成损失浪费。

5.严格执行资产处置的程序,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努力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盘活闲置资产,如确实不准备使用或无法继续使用应及时处置,以收回尽可能多的残值。同时企业应认真执行相关报批规定,规范处置过程,必须办理报废手续后再作处置。对于已提完折旧,实际仍在使用的设备,应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不再计提折旧,但仍作为在用资产,不可办理报废手续。

6.界定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切实维护学校利益

对于承担教学实习任务的校办企业,学校要明确相关资产管理办法,一方面,对于其占用的非经营性资产要收取资源占用费,或进行评估后将其转为经营性资产作为新增投资,另一方面,按照核定标准和实际实习人数支付实习费,这样就能彻底理清学校与校办企业的关系,保护学校国有资产的价值完整。

四、结束语

高校企业作为补充学校办学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和转化高校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由于具有高校背景和技术优势,一度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近年来高校企业却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高地,不断发展壮大,有的却举步维艰,惨淡经营,甚至不得不最终退出市场,究其原因,体制不顺,产权不清,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到位等等固然是重要因素,但资产管理不善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原因。认真进行清产核资,促进加强资产管理是高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的的前提要求,同时,只有切实落实资产管理措施,有效提高资产运营质量,高校企业生存、可持续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柳莉杨书庆:以清产核资为契机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J].对外经贸财会,2005(10)

[2]陈永玲:理顺高校企业产权关系的思考[J].2006(12)

上一篇:会计学专业的教材整合与多媒体运用 下一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