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扶贫背景下浅谈对放宽户籍制度的看法

时间:2022-10-13 05:39:26

城市扶贫背景下浅谈对放宽户籍制度的看法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说:“你不能凭部分的富裕和繁华来判断社会的快乐程度,你必须了解草根阶层的生活。”同样的,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市里仍存在一个不该被忽视的群体――城市贫民。放宽户籍制度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城市扶贫 户籍制度

一、城市扶贫背景分析

扶贫,是一座必须要翻越的山。目前,中国仍拥有5575万贫困人口,其中绝大数是农村人口,扶贫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城市扶贫问题亟需解决,不容忽视。

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以前,中国城市劳动者多数在国有企业或部门就业,享有城镇户口所含有的多种政策和体制优惠,贫困发生率很低,所以当时的贫困人口只是那些三无人员。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城镇居民长期以来享受的这些优惠日渐丧失,一大批城镇职工因企业的关、停、并转而失业、下岗,城镇的贫困发生率有了较大的上升。

根据调查资料和综合分析,目前中国城镇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城镇贫困人口,即依靠民政部门救济的“三无对象”和社会优抚对象;二是国企改革的下岗职工;三是城市外来人口中无固定职业和固定收入者,尤其是由农村流入城镇、靠打短工为生,并且经常处于失业状态的农民工。

这些城市贫民中,农民工占据大数,他们的存在也虚假地提高了我国城镇化率。他们有的没有学历,有的没有技术,有的连住所都没有。经常可以从新闻和报道中了解到,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地下室挤满了进城务工的农民,近期又有报道显示,北京市政府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关掉大部分地下空间,进城务工农民举步维艰。他们的贫困受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这就是城市贫民的窘状。他们得到的关注也相对黯淡。而这一趋势似乎在加重,社会中不单单是城乡收入差距在家中,城市内部――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人均年收入差距也有扩大趋势。而这些城市贫困往往被光鲜的城市表面所覆盖,容易被忽略。要真正形成系统的城市扶贫机制,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政府的推动。

二、户籍制度改革措施

国家一直推行的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政策,以此来减少城市贫民。这一政策主要针对的是第三类人群,即进城务工农民,他们成为“半城市化”人口的代表,一方面同所有人一样为城市创造价值,而另一方面却无法享受同城市人口相同的福利和保障。

日前,国家颁布了推动1亿人口农转非的通知,期望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特大城市要区分城市的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的要求。

三、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问题

这次改革在多个地方部署动作,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制度化的财产权、公共服务落差,必然大大降低城乡户籍之间的利益差。

在未放开城镇落户政策以前,户籍制度实质上一定程度对农民工群体造成了天然的阻碍,加深了其和城市人口的差距,致使贫困程度加深。户籍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将国民分为了三六九等,不同身份的人享受不同的国民待遇,造成了人与人之g的不平等。事实上,我们的决策者对这一本质的认识相当清醒。他们知道,城市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外来的廉价劳动力,但是政府又不愿意为这些廉价劳动力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于是,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户籍制度在二十一世纪再次大放异彩。官方的说辞是,大城市不能承受人口压力,因此要利用户籍壁垒,阻止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但户籍制度实际上并未发挥这样的作用。因为我们国家发展极不平衡,尽管没有户口,没有福利,但大量落后地区的人口仍然在往城市集中,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向上通道,与在老家浑浑噩噩过一辈子相比,没有户口真算不了什么。而且,大部分涌向城市的都是年轻人,没有考虑到子女教育和医疗、养老问题。

这对外地人来说,当然不公平。他们在城市工作,在为城市创造价值,甚至在为城里缴税,却不能享受城市里福利。更可悲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城市,当他们年纪增大,面临子女教育和自身医疗、养老问题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不得不放弃自己在城市多年的积累而回到乡村。

同样,这对于外地人的家乡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里的人到别处去创造价值,但生老病死还要家乡来管,事实上,也加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落后地区发展的难度。

四、户籍制度改革阻力分析

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如果落实得当,将大大惠及农民工群体,他们享受到的政策优惠会最终推进城镇化进程,也会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

但是,这些改革在实践推进中的阻力不能低估。

户籍改革还未达到普惠的程度,其固有属性仍是改革的阻力。

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户籍制度的实质其实是防止外地人享受当地城市户籍人口享受的公共福利,如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以此节省政府开支和社会资源。虽然放开了落户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条款对农民并无实际意义,户籍制度在目前还是就业、求学等过程中的阻力,城市扶贫还是存在困难。

除此之外,如果农民真的进城,将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籍,相应农民的医保和养老都转为城市社保,很多地方政府未必承受得起。户籍制度改革,一招一式都是真金白银的支出。谁来支付这个成本,如何分摊,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且有的农村还很落后,即使农民愿意到城里落户,但是城市房价很贵,也抑制了农民的进城需求。农民在城市是有落户需求的,问题是,即便落户到城里之后,尽管有很多优惠政策,有的农民还是买不起房子。

但是,任何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加之中国是人口大国,问题和阻碍必不可少。农转非是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我相信户籍制度改革必将促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世界扶贫脱贫的典型的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中国扶贫政策――趋势与挑战[J].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2005.

[2]宁宏伟. 迁徙权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

上一篇:怎样做好土地测绘工作 下一篇:刍议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