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教学是百科之母谈起

时间:2022-10-13 05:19:27

从语文教学是百科之母谈起

语文教学要紧跟时代表现在教师应有开放的、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是因为,作为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传播者――语文教师,应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一方面,教师应该通过阅读或参与各种学科、文化问题的研究、讨论,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把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发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不能只关心自己所教的学科,而应尽量具有多种门类的知识和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不断适应学生求新知、求发展的需要。当今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之际,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获取新的语文信息,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充分运用自己的学识,通过课堂上的变通、联想、对比来启发、开拓、激活、深化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提高学生观察、判断以及总结语文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学百科之母谈起

一、学好语文首先要从学会阅读开始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阅读从大的作用来说,滋养着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终生收益,从小的方面来说,中学生阅读可以增加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尤其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使其感受到写作就在身边,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将写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对语文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随笔只能是作为平时积累的一种手段,作为教师,写作训练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在七年级时,可自由写作,不限制内容、体裁,开始时每天写一段,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语句能够吸引人。由不限制字数逐步到限制字数,由短篇向长篇发展。八年级时,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学创作,如学写小小说或故事等。九年级时适当进行考场作文训练,以话题作文为主,平时多练笔,教师以“中考满分作文”为指导。要求学生写作时文题新颖,形式优美,主题不落俗套,帮助学生归纳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要坚持从仿句作起,由单项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模仿其思路,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做到每次练笔真正的目的在于学生自己走路。“照葫芦画瓢”的作品如果当作艺术作品来看是不足为训的。但作为一种训练方法都能够使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能够使初学作文者少走弯路都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又如:我在讲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文章主要表达了游子有家不能回的思乡之情。乌鸦归巢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回,仿写借景抒情写法,写自己因为某种原因不敢回家的心理片段。学生练习积极性较高,且每人都能巧用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当然,模仿不是照抄,仿写别人只不过是一个手段,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即“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崇尚真实,大胆地表现自我。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之中,允许他们写出个性,表达自己,自然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语文教学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情感和结构确定之后,再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这一块是学生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主要做的是唤起学生记忆中的事件,便对这些事件进行改编再造,让生活变成艺术。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可以老师讲述自己的类似经历,来刺激学生的思路。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引起其他学生对于此类事情的同等感受。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或是包含很多方言的成分,或是语句生硬,或是语意表达不清,或是语句不流利,或是句子成分不全,或是词语搭配不当等。为了改变这些现象,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多听教师的范读,背诵一些优美的语句或段落,并在自己的写作中融会贯通。语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语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结语

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把学生无目的、无计划、低效率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的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写作潜能的挖掘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他们才会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养成勤于思考、乐于阅读写作的习惯。一旦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此时,写作对学生而言,已经不再是难事,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郑金洲.重构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陈日亮.不要动摇语文的工具性[J].全国中语会第七届年会交流论文.

上一篇: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模式探讨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