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活力吴江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时间:2022-10-13 05:15:30

打造活力吴江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访中共吴江市委书记朱民

吴江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北依苏州,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的腹地。面积1176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88438人,辖9个镇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苏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318国道、太浦河、2007年底有望建成通车的沪苏浙高速公路(吴江段)横穿东西。吴江离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把吴江与上海、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联成一体,交通十分方便。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创新区域经济模式,率先实现了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据预测,2007年吴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分别增长10%以上。

在美丽的江南同里古镇采访了中共吴江市委书记朱民。

记者:2007年吴江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和谐发展、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吴江市是怎样找准优势,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

朱民:从战略高度、以超前思维来谋求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要对区域生产力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并立足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再造自己的优势产业。

片区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人才集聚,最优化利用土地,控制好规划区内的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配置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倾斜,走出高效用地、节约用地和永续用地的新路子。近年来吴江市结合自身地处长三角中心部位、沪苏浙联结点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城市现代化战略,着力构建沿苏、沿沪、沿浙、沿湖“四沿”经济片区。在高起点编制城市化规划的基础上,强有力地推进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三年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重点推进了水、电、路、气、绿化、信息等“六网”建设,优化城市形态,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也优化了区域内生产力的布局,并实现了区域发展水平从量态向质态的转变。2007年吴江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销售额可达1000亿元,在全省省级开发区建设发展评价中从上年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名;以盛泽为重点的全市丝绸纺织产业可突破500亿元,中国东方丝绸市场2007年经营额可超过500亿元。最近,盛泽镇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分别被评为全国“最具产业影响力纺织之都”和“最具商业影响力专业市场”。吴江则跻身全国十大市场强市(县)。

记者:吴江市发展规模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进行了哪些工作?

朱民:走规模经济之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倾斜,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有效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近几年来,吴江市在发展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一是坚持要素集聚与三业协调相结合,制定实施了 “三二一”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快推进三次产业在新形势下的协调发展,形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机联动的产业结构;二是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装备,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三是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相结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保持大规模的项目引入和高强度的资本投入,推动企业做强做大。2007年新增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19家,累计达71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8项,累计达到220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达800亿元。中国名牌产品累计达到14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个。

记者:吴江市是怎样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

朱民:确立保护环境与促进发展相统一的理念。谋求县域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必然要在资源上做文章。但开采、加工、利用资源的过程,也是废弃物和污染产生的过程。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要求确立保护环境与促进发展相统一的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吴江市积极创建全国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区域集中治污,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改善自然环境质量。

吴江市近年来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石心肠、铁面无私”的“五铁”精神,通过开展小化工、印染、旧桶复制等专项整治,先后关闭了150多家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全市已经具备50万吨的污水日处理能力。在2005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础上,全力以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记者:吴江市是怎样推动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

朱民:县域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并存着土地空间不足、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负荷过重等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多维的转型。

吴江市坚持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相结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引导和推动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上。坚持大项目带动,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实施一批对增强发展后劲有重大保障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一批带动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改项目,一批重大基础性制造业项目和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投资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培育技术创新主体,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结构调整的技术制高点、市场制高点和价值制高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人才是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当今时代,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能掌握核心竞争力,勇立潮头制高点。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不拘一格降人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把人才与经济连结一体;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相结合,把科技与人才融合一体;对内联系和对外联系相结合,把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成一体,设置项目,搭建平台,让人才尽展其能。

记者:吴江市是怎样协调发展,营造和谐氛围的?

朱民:“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一个有机体,它与本地的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进步休戚相关、相融共荣。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吴江市就是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注重城市与农村统筹。实施农村就业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注重创业与就业结合,努力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把推动民众创业作为富民和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努力营造好政府鼓励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强烈发展氛围;注重效率与公平并重,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全覆盖、低失业、高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着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吴江市大力构建以创业有门道、就业有渠道、生病有医保、失地有保障、贫困有补助、养老有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六有”增收致富体系。进一步扩大财政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力度。大力激励广大群众创业就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转移本地农村劳动力1.5万人,基本形成了“创业有门道、就业有渠道、失地有保障、生病有医保、养老有保险、贫困有补助”的保障体系,城镇失业、医疗、养老三大主要保险覆盖率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100%,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扎实推进“平安吴江”、“诚信吴江”等创建活动,为百姓创造一个安居乐业、成果共享的和谐环境。近年来全市的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2007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

上一篇:对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的思考 下一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打造鲁南工业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