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清水文化,促进内涵发展

时间:2022-10-26 03:34:46

打造清水文化,促进内涵发展

广州市清水濠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创建于1904年。创建之初名为求是小学,后改为清水濠第一小学。2003年7月,与清水濠第二小学、丽水坊小学合并成现在的清水濠小学。学校努力打造清水文化,通过文化引领和影响师生,逐渐走上了内涵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一所社会普遍认可的学校。

一、凝练学校文化,形成办学理念

清水濠小学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现在所在的位置在古代是一个码头,当时广州城内的居民大多饮用珠江水。因为珠江连着海,水带有咸味。三国东吴时,广州刺史挖渠引白云山的泉水,解决了居民的饮水问题。由于泉水清澈甘甜,所以老百姓把这条渠称为“甘溪”。到了宋朝,“甘溪”改为“文溪”,“文溪”的南段就叫“清水濠”。

学校的教育理念也深受水文化的影响,上善若水,学校是培养学生“至善”的地方。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水滴石穿,教育也是一项持之以恒、实实在在的“至实”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正是教育的长期性、发展性和规律性。

至善、至实是水文化的核心价值。教育也应如水一般滋养万物,帮助学生发展,平等而尽己所能地滋润拥入怀中的生命,积极调适、随形就势地引导学生善学,培养学生质洁,帮助学生自我完善,引领学生沿着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轨迹自由发展。学校把教育比作水,就是要让清水濠小学的教育犹如润人心脾的清泉,就是要让每一个清水濠人的发展起于至实,止于至善。

基于此,清水濠小学提出了“培养至善、至实的师生,培养像水一样清澈的人”的办学理念。校训“至善、至实”是师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衍生出 “真诚、友爱、活泼、向上”的校风,形成了“有教无类、循循善诱”的教风,发展出“从善如流、学思并进”的学风。

二、夯实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发展

1. 学校宣传文化,营造氛围

每年入学之初,教师会带领家长和学生认识美丽的校园,校长负责向学生解读清水文化,一位副校长和一位主任负责向学生分别解读《弟子规》和乒乓球文化。通过这样的校本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明确学校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为了把抽象的办学理念外化为具体直观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最终被学生内化力智慧和品质,学校将校园文化的设计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设计了立志篇、求学篇和明理篇等主题的德育长廊,修建了竹趣园,还自行设计了意寓教育如水的雕塑,蕴含至善、至实内容的校徽;楼梯悬挂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并以挂画的形式展现我校的历史由来、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含义;每层楼的走廊还被赋予了一个教育主题;精致优雅的艺术园地既能让学生学习,又是学生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总之,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一本可阅读的书,如同隐形的课程,时刻熏陶、影响着学生。

2. 开展活动,落实德育

清水濠小学的德育不仅仅体现在课程和文化中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上,也体现在对学生行为的指导上。学校广泛开展各类活动,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1)成立小水滴服务队

学校规定在毕业前,高年级的学生必须有参加过服务队的经历,服务队的工作包括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打扫卫生、抬饭箱、讲故事和出班墙报。另外,在学校举行活动时,高年级的学生要负责维持纪律;在学校招生时,高年级的学生要做接待员;在家长开放日时,高年级的学生要做讲解员,带领家长参观校园,宣传清水文化等。

(2)开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

在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期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看一本相关的图书、杂志或一份报纸并举办一个专题图片展。各班要举行一次班队交流会,出一期相关的墙报,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或看一场专题片,旨在让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平台,成为学校德育的阵地。

3. 奖励水滴章,激励学生发展

为落实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设计了学习章、卫生章、礼貌章、纪律章和爱心章这五种水滴型奖章,以及优先进入场室活动一次、免一次作业、期末换领奖品、上光荣榜、假期免作业和每班获得奖章最多的学生期末与校长共进午餐等奖励项目。学生只要按照要求拿到足够的奖章,就能从奖励项目中换取任意一项或多项奖励。

例如,每逢周一下午放学后,学校开放所有专用场室供学生自由活动。学生必须遵守场室的有关规定,如果学生违反纪律则停止活动一次,屡犯者禁止活动一学期。如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讲文明、守纪律和讲卫生等,则可获得水滴章奖励。通过开展争章换奖励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的。

三、扎根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合并之初,我们与高校联合进行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以课题凝聚教师,以课题引领教师走向专业自主的道路。2006年,我校独立承担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校本教研研究”,结题时获得了有关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2010年,学校承担了部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这两个课题都关乎教师的专业发展,后一个课题是前一个课题的延续和深化,这也充分体现了我校“至实”的办学理念,即不追求课题的数量和类型,只追求课题的质量和实效。

课题研究使教师间同伴互助的团队精神不断增强,令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并涌现出一批教学骨干。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2006年开始至今,我校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水平抽测成绩均超过区平均线。

四、凸显乒乓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乒乓球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不只体现在竞赛获得多少名次,向专业队输送多少运动员,还体现在通过普及乒乓球运动,培养学生“刻苦、拼搏、合作、善思”的乒乓精神,并把乒乓精神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校把乒乓球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在各个学科都使之得到丰富的体现。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程中开设了乒乓球课,编写了乒乓球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乒乓球知识的同时体验乒乓文化;音乐学科以“刻苦、拼搏、合作、善思”的乒乓精神为主题,自编轻快活泼的乒乓球操和优美的乒乓球舞蹈,以此激励学生;美术学科以动漫的形式把乒乓精神呈现在课堂上,围绕乒乓精神让学生创作队徽、队旗、队服等;综合实践学科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等方法了解乒乓球的起源、发展、中外乒乓名将的故事和奇闻逸事等;科学学科则让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球速加快、怎样发出旋转球等,从而让学生了解知识是何等的重要,任何竞技比赛都必须要有知识、文化作支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这样,学校把乒乓球运动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乒乓球特色落实到课程之中。

此外,学校通过建设乒乓文化长廊、设计蕴含乒乓特色的校徽、把乒乓球塑像作为学校的标志等形式努力营造校园乒乓文化,使学生时刻都能受到乒乓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小学)

上一篇:我的特岗故事 下一篇:Visa Scrutiny Does Not Imply Xenophob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