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条新闻不同的版面编辑水平

时间:2022-10-13 03:52:47

同一条新闻不同的版面编辑水平

北京市的原东城和崇文两区、原西城和宣武的两区分别合并为新的东城区和新的西城区。这条于2010年7月2日的新闻,对于北京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件较为重大的事情。关于这件事情,主要新闻源分别是新华社的消息和北京日报关于市委书记刘淇就行政区合并讲话的报道。比较北京地区的5家市民化的报纸,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以北京市民为读者对象的京华时报。该报只用半个版面(A07版)就把这条新闻与市民密切相关的部分交代得清清楚楚。而北京晚报除了头版消息外,用了2个版的上半部分(2―3版);法制晚报用了一个整版(A02版);北京青年报头版加A3版的转版消息,用了接近一个整版(对开)。新京报的报道版面较大(A06―07版),另有特色。

仔细对照各报关于四区合并为两区的版面编排,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运用新闻源的材料。北京青年报是最为典型的原始信息照搬的模式。新华社消息和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讲话的北京日报消息原文发在头条和转版到三版。这条新闻受到了编辑的重视,但对内容基本没有做进一步的分解,文字黑压压一片。除非想认真了解情况的读者,一般市民看了标题,可能面对这一片密集的小字会却步的。

北京某报两个版的上部集中报道核心市区的行政区划的调整。做了较为细致的分解报道,划分为10个小板块。同样的消息源,对于信息的处理有些分散,例如第一个小板块叫做“区划调整要点”,东城+崇文=新东城……这些在头版的标题和二版的大标题上均已清晰地表达了,仍然再做一个“区划调整要点”,同义反复,等于接连说了3句同样内容的话,这是新闻报道所忌讳的事情。仔细琢磨这10个小板块,其实可以合并掉一半,有些车轱辘话在来回说。

法制晚报一个整版,也是将原始消息源化解为10个小话题。其中对于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讲话的分析,不考虑自己的读者群特点,几乎全部搬了过来,例如这样的小板块标题:“肯定成绩:四区发展都取得重大成就”;“扎实工作:同心协力圆满完成区划调整”;“几点要求:党员干部个人利益要服从全局”等等,法制晚报的读者定位是社区居民,比北京晚报还要贴近百姓,但在对新闻源的分解上,思路颇为官僚。

为什么有些报纸非得这样机械地忠于新闻源呢?报纸服务于不同层面的市民,应该灵活使用新闻源,突出本报读者关注的部分,略掉与本报读者关系不大的部分,新闻才可能精练和有针对性。

京华时报在半个版的篇幅中对事实进行了分析,信息均来自北京日报的两条消息,但不拘泥于消息源的行文,其中的套话被简化,突出与市民相关的部分,因而用较少的文字和篇幅报道了其他报纸用成倍篇幅报道的事实。

新京报的版面编排,在新华社稿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采用本报记者关于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讲话和转述北京电视台的两条消息,版面编排比较好看,体现出这条消息的地理和历史色彩。A06版是北京市原四城区地图,以及原四城区的基本数字。A07版提供了北京市行政区划自1949年以来14次调整的历史过程。这与新京报的读者成分相关,其他北京的市民化报纸没有必要都循着这个思路。但是新京报由本报编辑进一步组织材料的做法,值得其他报纸学习。有些报纸的编辑缺乏主动找寻材料丰富版面的意识,所有报纸的消息源是同样的,同质化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报纸的编辑都能够发挥一些创造性,展现各自的报面风格,这对同题报道来讲应该是多彩纷呈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上一篇: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受众观 下一篇:如何应用素材表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