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3 02:56:41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摘 要:目前,很多学校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不是因为硬、软件教学环境的问题,而主要是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加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体验,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建立师生互动的评价机制。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智元理论的评价策略”,从多样化作品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长期综合性评价三个方面建立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教学评价;多智元理论;电子档案袋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要实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就要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扎实灵活地落实“三维目标”,促进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的整合,有效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些目标,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得达标,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1]

在硬、软件都达标的教学环境中,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仍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地落实三维目标。这其中有社会因素、家长因素和学校因素。就学校而言,有学校课程安排不够,信息技术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活动开展不足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缺失的严重问题。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老师给学生一个成绩那么简单。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加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体验,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建立师生互动的评价机制。[2]如何去评价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管理者和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认识上的“缺位”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还不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课,更没有成为升学学科。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并未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重视对升学学科等一些主要学科教学的评价,忽视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

2.评价方法上的“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在评价中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特点――实践性。

3.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

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

(1)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

(2)重定量分数鉴定,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轻定性情感分析,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3)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3]

二、基于多智元理论的评价策略

加德纳认为智能评估就是“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等信息的过程”,智能评估应该是一种有效的过程。所以这样的评估是一种公正的智能评估,而不是传统的学业成绩的评估。因此教学评价要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要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也要多样化,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在教学实验中,笔者针对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了三种评价策略。

1.多样化作品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往往要布置一些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作品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力表演、实践性活动的成果、研究小报告、小应用程序等。作品采取的形式有:文档、幻灯片、报告、调查表、多媒体作品、VB小程序等等。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由发挥。笔者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评价的角度采取多元化,笔者在教学评价时不仅要从作品本身的质量效果来看,也要结合学生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的态度、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情况、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电子档案袋评价

电子档案袋可以方便快捷地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成长情况,可以是一个学期也可以是一个学年。笔者在教学实验中采用电子档案袋对学生进行长期评价,电子档案袋中记录的内容包括:学生课堂作品完成情况、课外学习情况、学习后的反思体会、常用的学习资源、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等,笔者在学校服务器中为实验班的每个学生创建了一个个人电子档案袋,学生可以给档案袋添加文件,但不能随意地修改和删除,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管理。学生从电子档案袋中清晰地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成长。教师也能从更长的时间来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电子档案袋包含如下内容。

(1)基本信息:以Word文件展示出来。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班级、任职情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E-mail等)和扩展信息(个人照片、OICQ、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成绩、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等)。个人信息仅仅提供教师参考,与学生的评价没有直接联系。

(2)学习活动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存放在“我的学习记录”文件夹里面,包括课堂学习记录与课外学习记录。其作用是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学习过程,收集与学生学习行为相关的信息。“课堂学习记录”文件夹里存放的是每一节课的学习活动记录表,它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而设计的,记录人是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记录。由于授课内容不同,每张课堂记录表的设计也不同。

(3)作品集:作品集收藏在“我的作品集”文件夹里面,包括学生的代表性作品及相关证明的集合,用于描述和证明学生的能力和成就。作品主要是每节课教师布置的任务和完成的电子作品,也有自己平时制作的电子作品等等。平时自己制作的作品可以自主存放在其他地方。

(4)学习资源的建立:网络中有许多可供学习的资源,“我的收藏夹”就是用来存放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得的学习资源,如一些从网上下载的文章、各种软件、各种图片动画等等,目的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应用能力。

(5)学习的体验与反思:“学习反思”文件夹收藏的是学习过程的经验与反思,可以用文本的形式记录。这种做法使学生清楚地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明确下一步的改进目标,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自我反思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省智能。

(6)学习评价信息:评价信息是有关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可以直接在学生作品的内容表格中进行。自我评价主要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同学互评是对学生中的行为、方法、效果等方面发表看法;通过多元评价,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自身有更清楚的认识,能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也学会更加客观地评价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处。

3.长期综合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主要用于对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一段学习时间的学生评价,笔者在教学实验中进行学期综合性评价,分析学生一学期的课堂表现、实践性活动、探究活动、作品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还结合学生成长档案袋中记录的成长过程(如果学生在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要给予激励性评价),教师综合评定给优、良、中等第以及一个教师综合性评语。教师在评语中要更多地展现学生的优势智能,鼓励学生对更多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鼓励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恒.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初探[J].中学教师,2009(3).

[2]方昱霞.改革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实践和思考[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7(Z1):31-34.

[3]王秀艳.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8).

(作者单位 大连市第八中学)

上一篇: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故都的秋》的语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