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好高中音乐课的几点技巧

时间:2022-10-13 02:46:34

浅谈上好高中音乐课的几点技巧

【摘 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一堂音乐课真正具有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何才能上好一门高中音乐课。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技巧

音乐是人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高中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高尚人格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欲想上一节“高效”的音乐课,那就必须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自我教授高中音乐课后,在新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便完成了全册的备课。然后,便搜集与课时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播放器、多媒体功能室、优盘、及音频与视频的综合整理,将本册所有歌曲以及相关内容系统地整理成为《高中音乐》课件库,将其复制与优盘、播放器和多媒体功能室。随时随地可用。这一操作不仅节省了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课堂上的音频和多媒体功能室视频的教学活动,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是让他们接受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而在歌唱、器乐、律动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所以欣赏法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尤其是在唱歌、器乐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范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2.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乐的音乐时,他们都会面呈喜悦,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音乐的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生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如:上课前老师用亲切的语言说出上课,学生立即用手打出上课使用的固定节奏的形式很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他们疲惫的身心得到很大的抚慰和放松,这样不仅把学生很快吸引到课堂中,而且为上好每节课创造一个美好的开端,教学效果良好。

3.培养音乐赏析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要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理解的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4.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于中,故形于扬。声从情发,一个好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会给学生传递情感的信息。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经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营造了锣鼓经的喧闹气氛,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锣鼓经的学读,用杨子荣的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经的作用,让学生知道京剧锣鼓经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京剧行当”时,采用新奇美观的脸谱教具和剧照,形象直观地说明京剧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以及它们各自的表演特点。并给学生做示范动作和表演段子,各种活动使学生对京剧音乐有初步的认识,并使学生得到直观的艺术享受,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京剧艺术这一瑰宝。

5.注重音乐元素渗透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魅力不仅在于可以欣赏音乐,而且由于音乐与舞蹈、戏剧、戏曲、文学、绘画、地理、历史、政治背景等都有一定地联系,从而使音乐欣赏课又成了可以了解许多相关知识的课,当然,音乐还是主要的。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要注重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让学生在了解、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一定的写作、历史等背景资料。比如,一些作品的写作与当时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有的音乐作品则就是根据一定的历史事件写成。如,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作品《1812庄严序曲》,就是作曲家应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尼古拉・鲁宾斯坦之约,为纪念俄法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还有波兰作曲家潘德雷斯基的弦乐曲《广岛受难者挽歌》,是作曲家以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地一颗原子弹造成骇人听闻的历史惨剧为题材而写。在介绍这类作品前,就可以请学生在课前去找寻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在欣赏音乐之前介绍,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对当时的历史事件也会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

总之,高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是否有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不断促进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上一篇:刍议初中英语文本再构和有效教学 下一篇:一起扛过事的知己是彼此生命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