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笔――写好作文的基石

时间:2022-10-13 01:42:24

练笔――写好作文的基石

现在很多小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们常常以为这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力不够、想象力太差,而实际上是命题作文在作怪。命题不当,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是教师“要我写”,我“不会写”又要“被迫写”,只好勉为其难,敷衍凑数,学生们的写作兴趣由此消失。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写练笔尤为重要。

练笔,是一种自由练习写作的形式。既不受文体的限制,也没有题材的规定,只有练笔人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笔随心想,自由抒写,或褒扬,或针砭,不必违心,无须矫情。因此,练笔会成为学生乐意为之的写作形式。

一、留心生活,收集题材

校园生活,家庭邻里,社会见闻,高兴事,烦恼事,得意事,遗憾事,甚至羞于人知的事都可以写到练笔里来。包括读了一本书的体会,观赏了一部影视剧的感想,也都可以作为练笔的写作内容。这些都是学生们的真实生活,是作文的“源”,这“源”里充满了童趣,更充满了童真。比如特殊的天气里,往往会有特殊的心情、特别的感受,这时候我就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比以前作文中要求对某个季节的描写形象得多。

生活原本就是丰富多采的,写到练笔里,自然就有爱又有恨;有歌颂又有规戒;有联想又有反思。练笔是用我笔写我心,写出来的练笔自然是真情的袒露,没有矫情造作,更没有无病,有的是浓浓的亲情,有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有的是深刻的思考,犀利的议论。日常练笔和课堂作文虽有很大不同,但毕竟都是写作,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坚持写好练笔,对提高作文能力大有好处。

练笔,要言之有物,自然要关心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这样,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随时观察,随时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而练笔的写作,又为命题作文奠定了厚实的材料基础,到时不愁作文没东西写。写练笔,写久了自然会把笔触向社会,并通过练笔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科学的判断能力,深刻的分析能力,以形成自己的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为写命题作文的文章深度奠定了必要的思想认识基础。像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等都是同学们平日里热议的内容,可以通过写小练笔,让学生们重新看待这些话题,然后梳理头绪,整理自己的思想,使他们的认识不单是表面的东西,而是变得更有思想,更有科学的观点,还可以让他们的认识从片面到全面,实行一个质的飞跃。

二、不拘形式,放胆练笔

可以叙事,可以写人,可以描景状物,可以议论杂谈,全由练笔人兴致牵引,形式不拘。学习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后,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有的学生摘抄自己喜欢句段,有的学生评点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有的学生就仿照课文写了一个自己熟悉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诉诸笔尖,写出的作文自然就生动有趣了。

练笔之所以佳作纷呈,除了题材广阔,形式不拘外,最根本的原因是说真话,抒真情。写练笔和写命题作文不大一样,命题作文固然需要强调写真情实感,但是为了遵从题目的要求,学生难免将真实的“我”遮掩起来,少不了对生活原料的“加工”,“加工”得好,谓之艺术创造,“加工”得不好,谓之胡编乱造。而写练笔则不是,它不会刻意地隐藏自己,而完全是用最真切的感情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

写练笔因形式不受限制,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各种表达方式可灵活运用。因此,坚持写练笔又使学生掌握了各类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

三、长期坚持,乐于练笔

因自己乐意,因而练笔不间断,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期练笔,持之以恒,笔头自然变得轻松流畅起来;文字自然变得成熟动人起来。到了写命题作文或课堂作文时,非但没有以往的恐惧感,反而增添了自信感,觉得写作文更能显示自己的实力。

我发现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远远胜于我的传授。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写得好的小练笔收集在一起,让全班的学生一起分享,以此激发其他同学的写作热情。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没有代沟,他们会以此为榜样,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这样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小练笔不但记录下了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记录下了他们的成长过程。我相信,长此以往地练下去,学生才会真正把作文当成一种乐趣,尽情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一定会写出行云流水般的文章。

上一篇:在补台中远行 下一篇: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