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笔范文

时间:2023-11-27 12:30:02

练笔篇1

暑假里,我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写毛笔字。

暑假第一天,妈妈就要求我练了:“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毛笔字也一样,写好了毛笔字,对写好其它硬笔字都有帮助。要认真对待,听懂了吗?”“嗯嗯嗯。”我不耐烦地抓起毛笔,准备展示我发明的“程氏高效率写字法”时,被爸爸叫住了,“停,手抬起来写!”啊?我愣了一下,理直气壮地反驳说:“平时没有这样要求啊?”“那是平时,现在放假了,时间多,必须练规范。”我听了,哑口无言。因为爸爸精通毛笔字,我连一点权威都没有,只好抬起手,“啊,好累!”我又放下了手。“抬起来!必须要坚持!”我只得硬着头皮上阵,抬起手,“撇!”我默念着,好不容易写了两个字,不禁哑然失笑,字不像字,尤其是那已成波浪线的脱节的一撇,更让我哭笑不得。我简直气晕了,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就是这?“哇!比我刚练的时候还好,只要坚持练下去,一定能超过我!”爸爸微笑着说。“别讽刺了,我知道我写得十分糟糕!”我紧锁眉头。“真的,不骗你!”我望了望爸爸的笑容,“莫非这次还真是这样?”我看了看字,还是一样的。“多练就能写好,不要想到一开始就跟字贴比,只要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就一定能练好。”听了这些话,我信心倍增,连写了二十多个字,尽管都不好,但我觉得每后面写的一个字都比前面一个好。

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我已经能握稳笔了,字也一天比一天有进步,而且爸爸也改了词,每当我写完一个字,他总会说:“这个字如果在这个地方写得怎样一些就更漂亮了。”我也是越写越有兴趣,慢慢地,我的字变得有模有样了。

暑假过去了,我的毛笔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仍然会继续练下去。因为我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练笔篇2

关键词:小练笔;填补空白;读写迁移;升华情感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促进了读。而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随文练笔现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然而缺乏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情感流淌的练笔随处可见。

一、填补空白,释放精彩

中国画中常常有留白,这不仅能体现画面的美感,还能增加画面的意境,给人留有遐想的空间。教材中的课文也有“留白”的地方,给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叶圣陶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涌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引导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在空白之处加以补充。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更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对话填补

课文当中有很多人物对话的设计,有的很详细,而有的却寥寥数语,教师教学时可以进行巧妙的补白。执教《画家和牧童》一课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在学习完商人和教书先生赞扬的话以后激趣提问:“如果当时你也在旁边,看到这么好的画,会怎样来称赞他呢?”之后进行角色扮演小练笔(丰富学生词汇,课件出示高超、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妙笔丹青等词语)。不一会儿,一位扮演大官的学生站起来:“啊,这画上的牛真是栩栩如生啊,我要买下这幅画,挂到书房里。”一位“大画家”站起来:“画活了,画活了,同行中有如此高手,真是妙笔丹青!”一位“吃着糖葫芦的儿童”站起来:“这活灵活现的牛儿真调皮,怎么在这打架了呀?”……

2.想象拓展

一些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这就需要老师去提取,鼓励并引导学生去想象“补白”,深化主旨。

当教学到《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学生在学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之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那位青年画的金鱼多 啊,仿佛看到了它在 ,在 ,在 。学生在想象中写出了金鱼先游到他的心里再游到了纸上,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该利用好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填补,着力挖掘“言外之意”,文本的内涵就能逐渐丰满,文本所塑造的形象就能更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心里,从而促进学生构建文本的新意义,也真正实现了我们所期待的最优化的阅读效果。

二、读写迁移,训练能力

1.情感共鸣处

语文课例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融入了作者的真实情感。文本教学,应当让学生与作者的心情对话,去感悟语言的魅力和深沉的感情。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情境,生成与作者对话的平台,以动情之境摩擦出动人的火花。

2.课文插图中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形象直观、极富美感,这是可运用的、非常方便的课程资源,其图意基本上是文章的景情凝结处。这些插图除了有直观理解、激趣诱情等功能外,还是进行拓展练笔的极好媒介。

通过练笔,学生能在插图中展开想象,感受贝蒂寻找燕子的艰辛以及对燕子那份浓浓的爱,这就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这样做不仅培养了表达能力,更是让心灵得到充分释放的一种绝佳手段。

三、升华情感,画龙点睛

以感情升华为目的的练笔是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它往往出现在结课时,这一类的练笔重在人文思想的提炼与升华,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文本的中心内涵。因此,教师要点拨到位,善于捕捉情感的聚集点,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与深化,又使学生有话可写,一举双得。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中的小练笔凝结情感把课堂推到了高潮。我出示了40年代的上海南站――一片废墟、一片狼藉,接着出示了今天的上海南站――焕然一新、灯火辉煌。

师:六十年前的上海南站,正值战争时期,这张照片记录了当时破旧不堪的场景。再一起来看看今天的上海南站,灯火通明、美轮美奂,看到这两幅相同地方不同的画面,你想说什么?动笔写一写。

生1:战争年代,我们的家园到处是枪炮声,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我希望少一些战争,多一些温暖,我渴望和平、美满的世界。(第一位学生读得较快)

师:三分写,七分读,我们应该把自己真实的想法抒发出来。

生1:(有感情地读)战争年代,我们的家园到处是枪炮声,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我希望少一些战争,多一些温暖,我渴望和平、美满的世界。

生2:没有战争,就换来了世界和平,我们要和平。

生3:我们渴望和平,让孩子们有安心读书的地方,有人们快乐的欢笑声。

……

通过这种形式的小练笔,让学生更贴近文本,自然而然地就将孩子们的情感升华。小小动笔,让学生有了自我的主张,有了呐喊的出口,不仅学生有话要说,有感可发,而且那肺腑之言情深深、意浓浓,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随文练笔的落脚点其实还有很多,如抓句、段、篇的仿写,改课文形式,续课文,写读后感等等。这就要靠教师去发现、去挖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除了要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文本,还要巧妙地将“写”落实到阅读之中,让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落脚点,不仅能写出自己的心声,还是对文本进行更深的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升华体验,才能保证语文工具、情感的高度统一,让语文课堂绽放其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吴丽霞.随文练笔中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月刊,2011.

练笔篇3

一、了解自己,选对字帖

书店里的字帖很多,但不一定适合你,如果选错了字帖,虽经苦练但进步甚微。怎样选字帖呢?首先应该仔细观察自己的字体,选择跟自己的字体接近的字帖,这样便于迅速临摹并且及时记住字体结构,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要是自己对选帖没有把握,可以去咨询老师,或者多听一听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其次,选好字帖后应该坚定苦练成功的决心,不要朝秦暮楚,频繁换帖,这样做对练字是没有好处的。

二、先摹后临,循序渐进

摹写,是指初学者用透明纸蒙在字帖上写。摹写是学书关键的一步,是避免“抄帖”学无收益的有效方法。摹写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记住字形,及时纠正自己不规范的笔画和结构。临写,是指照着字帖写,在摹写的基础上临写,使学生领会字的神韵,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临写分为照临和背临,只有达到背临的程度才说明学有所成。一个不摹只临者,很难发现自己书写的弊病;一个不临只摹者,只会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离了拐棍无法行走。只有先摹后临、摹临结合,才能有所进步。

三、学会观察,正确用笔

毛笔书法中讲究中锋行笔,“用笔如调生马驹”,钢笔书法同样重视用笔的正确性。如果握笔过紧、僵硬,转折或运笔时笔尖一侧着纸,就容易挂纸,难写流畅。正确的握笔方法是松紧适度,使笔尖下水缝处于笔的正中位置,在书写的过程中根据笔画的粗细、主次决定用力的大小。而这种技法,要求学者在对贴练习时注意观察分析才能逐渐掌握。

四、善于思辨,把握自我

有些学生长期只知苦练,摹写临写别人的字帖倒还很神似,随手一写还是自己学书前的老字体,不知自己的毛病所在。而另一类学书者坐不住板凳,不爱静心练,或者面对字帖心猿意马,笔走龙蛇,不明规矩,提笔便是龙飞凤舞的一套。这两类人的共同特点是学帖成为抄帖,抄了以后就忘记,既不善学帖之优点,又不善检查自己的缺点,写字很难有较大的进步。写字不光是动手,还应该动脑,学了人家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独特的风格,这才是一个有心的练字人。

五、使用钢笔,拒绝碳素

近来发现学生在练字时普遍使用碳素笔和油笔,这不利于学写钢笔字,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制止。碳素笔使用便捷,不会漏油塞笔,这是学生喜欢它的原因。但是碳素笔的笔尖与油笔相同,是圆锥形的,学生写字时体现不出笔锋和顿笔,根本无法表现出硬笔书法的刚性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误入歧途。所以,统一要求学生统一使用碳素墨水钢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笔习惯,这是帮助学生练一手漂亮钢笔字的重要前提。

六、端正坐姿,防止近视

学生在写字时如果坐姿不正,就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特别会影响他们的视力。所以教学生写字的同时,教师一定要规范他们的坐姿。比如两足与肩同宽平放地面,胸离桌一拳,眼离本一尺等等。

练笔篇4

提笔即是练字时,书法育人,以静制动,用温润的书法培育我们的下一代,滋养我们骄躁的心灵,这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

我校书法学习、书法教育已经蔚然成风,成为我校的特色之一。上到领导下到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注重从各种角度、各个层次进行书法教育书法练习。每天中午在铮铮的琴声中,每位学生拿起自己的笔,学写一种笔画,学写一个字。我们教的不只是字,而是做人。用学习写字的心态去学习做人。做一个温润有厚度的人。

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做人如此,书法练习更在于此。做人要勤于思考,不能随意盲从。练字,就要在“勤”上下工夫。勤看、勤写、勤思考。

勤看,就是要注意多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身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我们学校教师平时注重发现写字优秀的典型,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要向身边人学习,观察思考别人的字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和效仿。这也是所谓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天长日久的虚心学习必然使人进步。勤写,让自己多写多练。学校主动为学生创造练习的时间和条件,中午有专门的练字十分钟,由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每一笔的起笔、运笔、收笔,每一笔落笔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字在心中。钟繇是楷书书法的宗师,《宣示表》是他的代表作,各种笔法齐备,后世楷书都嗣法于此。他学习书法非常刻苦,他曾抱犊入山学书三年,昼夜无间。夜里睡在床上,还以手指在被上仿写,结果日子一长被子竞被划破了。白天他用手画地,前后左右画了一圈,直到无所不及的地方,然后才移动位置。由于勤奋刻苦,最终创立了楷书。王羲之,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前辈的字我们要学习,前辈的用心刻苦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从前辈的故事中我们学写字,我们学做人。

功夫不负苦心人。只有有了刻苦的精神。刻苦思考,刻苦练习,勤于动手,勤于思考,思考字形结构等等,才能在书法上有所长进,学有所成。

练笔篇5

1.提炼内容。要求学生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提炼概括课文的内容,以此加深理解,并获得语言运用的训练机会。如,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后,让学生用一句话写下自己的感言,有学生写:在遇到困难和不幸时,只要肯动脑筋,肯动手,就会创造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奇迹来;还有的学生写:只要心中有信念,不轻易放弃,去把握每一次机会,即使在恶劣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成功。再如,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后,让学生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写一段颁奖词。

2.活化形象。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有一句话:“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其中“饱经风霜”一词比较抽象。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这样引导:他的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怎样的脸呢?如果他才三十几岁,如果他才四十几岁……请你们展开想象,把他的脸刻画出来。一个学生这样写:“这位车夫才三十多岁,可是看上去却像五十多岁的人。他面色蜡黄,颧骨很高,两只眼睛深深地凹了进去,眼里布满了血丝,眼角爬满了鱼尾纹,嘴唇发白,裂开了几道血口子,灰白的头发乱蓬蓬的,连眉毛似乎都是灰白色的。”

3.填补空白。

(1)抓省略号。如,教《开天地》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尽举的的身体所发生的变化,并用文中的句式“他的( )变成了( )的( )。”把想象中种种变化写出来。于是,就有了“他的耳朵变成了五彩缤纷的贝壳;他的骨头变成了藏在地下的石头;他的牙齿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金银珠宝;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他的胡须变成了绿油油的藤条;他的泪水变成了冬天的白雪……”如此精彩纷呈的答案。通过写,身体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得以充分的展现,学生对它的神奇变化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2)抓小泡泡中的提示。如,《爬天都峰》第七自然段“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旁边小泡泡中出现“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的提示。由于已有前面老爷爷和我的相互鼓励作为铺垫,于是,让学生在小泡泡中写下自己的体会就水到渠成。学生写出了:“他们攀上天都峰是多么不容易”“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看到天都峰顶那美丽的景色,去触摸那七彩的云端,唯有努力攀登,永不放弃”……

(3)抓语言的拓展。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窗前的气球》第二段,有一句“科利亚能看见什么呢?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这里,让学生写写“科利亚不能看见什么”,不仅学生有内容可写,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科利亚的孤单、无聊和真没意思。

4.仿写段落。主要包括模仿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如,学完《小柳树醒了》一课后,引导学生思考春天还有什么醒了?并出现“春天跟 说话了,说着,说着, 。”的句式,让学生模仿课文练习说话。在学生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5.凸显思想。文章的思想在语言文字中若隐若现,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写时的整理和加工,可以使这种思想变得明晰而完整。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之“精彩片段”时,设计这样的练笔: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看看学生的作品:从鲁滨孙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从鲁滨孙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从鲁滨孙与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从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鲁滨孙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从面对不幸,鲁滨孙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我感受到鲁滨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这个练笔中,学生的表达已经完全超越了文本本身所给予的言说,他们用自己的笔超越着自我的灵魂,在言语的实践中受到人格和德行的熏陶。

6.显化情感。借助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的练笔,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涌出纸外,让学生走进文章的生命。《荔枝》一课结尾写道:“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简洁而情意绵绵,可谓是文虽尽而意无穷的妙笔。我们可以让学生静心读一读,然后接下去写一写。把作者蕴含于语句中的浓厚情感表达出来,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7.转换语言。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教学《全神贯注》第一自然段时,请学生用“虽然……但是……所以……”这组关联词说说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女像。学生回答道:(1)虽然女像仪态端庄,但是罗丹觉得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女像。(2)虽然茨威格觉得女像是杰作,但是罗丹发现女像的左肩有点偏,所以要修改女像。(3)虽然女像雕塑得很不错,但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发现女像的左肩膀偏了一点,所以要修改……可以看出,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言语材料进行了重组,把从文中学到的新词新句融入自己的语言中,并加以灵活运用。

这种就文取材的小练笔,好处有三:(1)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融,互相促进。(2)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学生认为没有内容可写,一直是习作训练的一个难点。这种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突破了难点。(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于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练笔篇6

1、硬毫笔: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山兔毛、鼠须、猪鬃等硬性毛作原料制成,称为狼毫。毛笔刚健,富有弹性。

2、软毫笔:用羊毫、鸡毫、胎毫等软毫制成,柔软,弹性较差。

3、兼毫笔:用两种兽毛合制而成,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常用山兔毛和羊毛合制成。刚柔与弹性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

新手练字,为了锻炼腕力、笔力,用软毫毛笔比较好。初始之时用硬毫笔,笔会帮大忙,运笔无需多少技法。初始之时用软毫笔,要学会提按换锋,难度较大,但慢慢地掌握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就会得心应手。此时再硬毫笔书写,自然轻松自如。

练笔篇7

【关键词】加强 课堂 小练笔

随文练笔不同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因此,不管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老师的常态课,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如何把握时机、就文取材,让学生将课堂练笔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文思涌动,妙笔生花呢?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练笔的几种形式:

一、活化形象,变身扩写

每篇文章都有最能拨动心弦的地方,此时教师如果可以调动学生全部情感,让学生进入课本角色跟文本进行对话,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拨动学生写作的笔头,将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对话文本还可以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二、观察插图,尽情描写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但有些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的描摹。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中有一副插图,画的是肖邦在钢琴埋头创作的情景。对于这幅图,书中只用了一句话来描写:“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教师就可以根据设计小练笔,让学生观察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以及周围的环境,把肖邦创作乐曲的情形写具体。这一设计,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深刻地体会人物的爱国之情,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范文,着意仿写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片断。仿篇,亦称为全仿。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仿片断,亦称点仿。这种方法就是从局部上模仿范文的方式。局部模仿,范文较多,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四、感悟思想,倾心抒写

所谓“情动而辞发”,当学生对文本有着充分理解与感悟之后,写就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了。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教师在学生潜心阅读感悟、情感达到了至高点时设计课堂练笔,胸中喷礴的情感就会流淌笔尖。

五、抓住空白,充实补写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中国的国画中有留白艺术,我们很多课文中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精心挑选有价值的“空白点”,引导学生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填补这些“空白”,为学生挖掘更多有效的练笔资源。

六、欣赏古诗,据文改写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七、辨析观点,趣味叙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所谓不辩不清,学生通过辩论,不仅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可在这“辩”处设练,把辩论的理由写下来,这正是梳理学生思维、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八、延伸文本,创意续写

许多课文学生读完以后意犹未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总想探寻事情的进一步发展。阅读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沿着原文的思路或是教师根据课文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继续写下去,让文本的空白得到填充,给课文画上一个更为圆满的句号。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或课后巧妙地安排小练笔训练,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更重要的是,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兴趣盎然,妙笔生花,徜徉于文字带来的美感和情感的熏陶之中。

练笔篇8

[关键词]随文练笔;语用训练;嵌入式;同构式;点评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49-01

随着语用理念的提出,伴随着阅读感悟的随文练笔成了当下课堂甚为追捧的教学形式。但纵观很多的公开课,随文练笔的形式无外乎模仿性练笔、情感性练笔、延伸式练笔等几种。其实,结合当下课堂教学的整体质态,我们还应该开掘出一些全新的随文练笔形式。

一、在文本情节中补充插叙,践行嵌入式练笔

所谓嵌入式练笔,就是在整个阅读教学的流程体系中,将随文练笔适时地插入其中,使得实践练笔与学生的体悟感知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诚实与信任》一文中,作者驾驶汽车不小心剐蹭到停在路边的小红车后,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情况下,主动留下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刮器下。这一张简单的纸条,不仅是作者主动承认错误这一优秀品质的见证,也是促进故事后续发展的重要媒介,更是引出“诚实与信任”这一主题的重要线索。这张纸条上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就是一个非常富有价值的练笔点。笔者在引领学生动笔之前,先进行了留言条格式的复习,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明确了纸条内容的基本方向:既要对之前发生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又要体现出作者主动承认错误以及愿意主动赔偿的态度。由此,既有了留言格式的规范引领,又有了内容框架的支撑,随文练笔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语文学习中,这种嵌入式的练笔既可以对学生是否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检测,又是依托文本内容进行信息提炼、语言组织的重要途径,可谓一举两得。

二、在文本情韵中共融共生,践行同构式练笔

所谓同构式练笔,就是将学生的练笔实践与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进行高密度、巧视角的整合融通,依循着阅读感知的节奏与步伐,相应地设置随文练笔,让学生在阅读中练笔,在练笔中阅读,形成读中有写,写中有读的和谐共生境界。

如《爱如茉莉》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了母亲生病住院之后,父母之间相互照、彼此体谅的种种细节和场景,将人世间的温暖亲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而在行文表达过程中,作者将这份情感通过平淡无奇的茉莉呈现出来,文中前后有三次描写到茉莉。笔者紧扣这三处设置了三次练笔。

第一处:“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母亲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设置练习:在作者眼中,这茉莉 ,这茉莉 ,这茉莉 !

第二处:“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呀!”设置练习:在作者眼中,这茉莉 ,这茉莉 ,这茉莉 !

第三处是文章结尾:“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设置练习:在作者眼中,这茉莉 ,这茉莉 ,这茉莉 !

反复咏叹式的练笔,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明确了茉莉所承载的丰富内涵,更在写的实践中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三、在文本信息中提炼概括,践行点评式练笔

如果说上述的几种形式是基于文本阅读层面的练笔的话,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及学生理性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就急需一种基于文本理解,又高于文本理解的练笔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入点评式练笔,引领学生尝试对课文中生动曲折的故事、丰满具体的细节、高尚伟大的人物进行提炼,并尝试运用深邃、简洁且富有情感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评价。

如《大江保卫战》一文,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了洪水的凶猛,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人民子弟兵抗洪救险的伟大壮举。教师通过语言的品析、视频的播放,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文本的情境中,让学生的心灵感动着、震颤着。在学生情感潮水蓄积已满时,教师顺势出示“感动中国人物”中学生相对熟悉的姚明、谭千秋等人物的颁奖词,引导学生在细致阅读与品悟中,掌握颁奖词深邃性、凝练性、情感性的特点,并顺势引导学生模仿颁奖词的写法为这群人民子弟兵撰写一段颁奖词。

这一练笔形式,既需要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所言、所想有着通透、深入的理解,更是对学生基于事件信息进行理性提炼与表达的有效历练,对学生语用实践能力和言语生命的高度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内容、作者的写作策略以及学生内在的真实需要出发,生发出全新的、适合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练笔形式,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古诗草范文 下一篇:个人自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