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科学方法

时间:2022-10-13 01:18:41

简析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科学方法

温总理在就职演说中的一句话:“我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始终激励现代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中学生作为一个生理和心理同时趋于成熟的特殊群体,其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对人类的责任意识和对自然的责任意识是关乎民族存亡的重要写照。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用科学方法教育中学生要有责任意识,笔者简析如下:

一、实现自我价值需承担社会责任

某些中学生之所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就其原因就是他们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对立起来,认为如果追求社会整体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就势必会受到影响。其实,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存在和发展的。没有社会整体利益的存在和发展,没有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完善,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根本不可能有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这样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如何,个人利益的实现也就如何;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到哪种程度,个人价值也就实现到哪种程度。这就意味着,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之源,个人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之流。个人价值的实现,唯一途径在于推动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在于每个人主动地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所以“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中学生们如果懂得了这一道理,就会自觉地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推进素质教育需改进德育工作

中学的政治思想教育承担人才培养的基础责任。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完善的人格。鉴于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意识教育内容不够完善的现状,应该在教学中拓宽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走出责任意识仅仅停留在政治责任意识的误区,加大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等更多类型的责任意识教育。我们将立足于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水平的基础之上,根据他们的自身的特点总结出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包括自己所属的集体、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教育等内容。

首先,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仅是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更重要的是日常的行为养成。为此,思想教育工作就不能仅仅在校园中进行,而必须在更加广阔的社会当中进行。要让中学生们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改革、社会发展的实践,尽可能多地参与改革开放实践,在实践中了解自己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进而认识这种社会责任,从而逐渐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

其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来说,中学生时期是崇拜英雄的时期。教育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为学生树立典型,树立让他们从内心佩服的榜样。比如说2008年5月12日汶川抗震救灾来说,学生们为什么普遍感到深受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抗震救灾踊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的事迹感染了他们,感动了他们。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样的时机、这样的典型,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把不利的事情变成有利的教育。

三、开展活动需体验角色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教育的关键要求个体养成责任行为能力和习惯,这是判断一个人有无责任意识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个体责任意识的外显及责任意识水平高低的标志。而对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则需要多种教育形式,如遵纪守法教育、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合作学习、角色责任体验等。其中,角色责任体验更适合责任意识教育,也更适合在思想教育工作。它既能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特定角色来掌握角色责任,又能体验到完成分内事后的成就感和未完成分内事的损失,而未负责时的失落感的体验又能加深学生对这一角色责任规范的印象。

四、承担自身责任需反思自身言行

在中学的思想历史、政治课堂上,历史人物、案例、故事分析与活动角色表演虽然迎合了中学生的兴趣,但对学生来说都有点类似于看热闹的感觉,都是客观展现别人的事,无论结局如何都和自己无关,离自己的亲身感受很远,从而无法引起有效的共鸣。要使学生真正进入责任角色,主要促使他们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承担了自身角色的责任。为此,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课堂上教师都可以设计一些可操作性的题目供学生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在家,替父母分忧解难,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在学校,努力学习、尊重师长、关爱同学、爱护公物,积极为同学、班集体服务,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学习;在社区、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身边人做身边事,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爱心捐助等。

古人能做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时刻谨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具有责任意识,才能担当起强盛和兴旺中国的大任,所以笔者呼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时刻在教育教学中用科学方法教育学生具有责任意识,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更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吴维平.浅谈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05,(6).

[2]田俊英.论中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与培养[J].长治学院学报,2008,(1).

[3]李建成.责任感:德育的"底线"[J].江苏教育,2003,(1). (编辑徐祺琛)

上一篇: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自主性 下一篇:浅析影响三级足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