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及相关问题反思

时间:2022-10-13 12:39:44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及相关问题反思

摘要:新课程带来了新风气,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一些教师不能适应这种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苏教版初中生物为例,分析了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2000年,我国开始新课程改革;2001年3月底,《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颁布。在新课程中,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的课程体系思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删除了“繁难多旧”的教材内容,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突出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这种新课程的改革与旧课程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很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知识教育”是第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所以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注重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这种“教师单纯地讲,学生盲目地听”的教学方式,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丧失兴趣。虽然在新课程改革后,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教师之前已经受过旧课程教学的培训,而且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很多教师还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其次,不注重学生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对教材中的生物探究性实验视若无睹,根本没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而是用讲实验来代替了做实验。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大部分的学校还是采用成绩评价的方式,注重分数,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仍然不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1.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本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转变之前的“知识教育第一位”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物学科思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探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生物课堂学习中,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有初步、整体的认知,在生物中学到如何生活,如何爱护环境,并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人格。

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所培养出来的“书呆子”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所以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从教育做起,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把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图片、声音和影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而且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转变成生动、有趣的Flash等动态视像,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教学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交换》,这是涉及每个人自身的成长和发育问题,学生会比较感兴趣。“究竟我们吃下去的食物是如何转变成能量的呢?”这可能是每个学生都疑惑的问题,但是也很难理解,因为这些知识虽然与我们密切相关,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只靠教材的解释或者是教师干巴巴的讲述,学生可能还是不能理解。这时就要依靠多媒体了。把人体物质运输和能量交换的过程通过Flash简单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而且Flash有趣而富有动感,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3.重视实验,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本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生物新课程的标准,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还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式思维。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3.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实验“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这个实验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中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植物细胞结构。这节课可能是学生第一次亲身接触到显微镜,学生的好奇心会非常大,会提出很多的问题,这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显微镜需要细心地操作才能观察到结果,所以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微观生物世界,教师给学生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新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因此,在教学评价上,也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全面、公正,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既包括学生的知识方面的评价,也包括学生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班级互评等。总之,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利于新课程的推广,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要仔细研究生物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积极探究和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美成,《浅析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指导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2011.5

2.赵灵霞,《从课程标准看初中生物新课程的特点》[J],《衡水师专学报》,2004.6

3.徐凯捷,《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浅谈》[J],《考试周刊》,2008.4

4.刘建伟,《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J],《科学咨询》,2012.20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朗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刍议 下一篇:浅谈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