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优化

时间:2022-10-13 11:46:40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优化

摘 要 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制造业在我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制造企业想要取得高额收入,必须降低成本,控制成本输出。本文以作业成本法为理论依据,以XX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从XX制造企业概况、当前XX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利用作业成本法优化XX企业成本控制三个方面探索研究了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优化策略,以期对相关制造企业有所启发。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制造企业 成本控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理念和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制造业竞争日益加剧,除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之外,国内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寻找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新的生产环境的成本核算方法,由此“作业成本法”重新走进管理者视野。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弊端,保证企业以科学高效的执行标准进行生产加工,从而在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盈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XX制造企业概况

XX是一家从事于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的陪伴生产性企业,是为上海大众、上海汽车等国内汽车品牌提供汽车零配件生产及配套服务、委外代加工等业务的投资管理型公司,公司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8000万元,目前主要开展有冲压、焊接、工模夹具、装配、轮胎预装以及工业地产等业务。

二、当前XX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

(1)XX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现状。根据XX制造企业的年平均数据统计可以得知,该企业的成本控制并不理想。尽管企业在模具成本控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分析,并针对公司经营策略上的漏洞做了适当调整,但是由于缺乏经验,XX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基本上是零散的进行,没有形成一套专业、权威的成本控制系统,成效并不明显,难以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目前,XX制造企业的硬件升级改造已经完成,由于与硬件相对应的技术没有有效的升级、改进,导致在冲压过程中模具的质量并没有显著提升,模具质量徘徊不前,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模具成本控制的难度,这进一步加大了XX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占下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因此,企业必须要解决模具冲压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保障企业实现持续性盈利。

(2)XX制造企业成本控制问题。首先,企业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就目前分析可以得出,XX制造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随着世界各地原材料的紧缺,各地的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这就导致原材料价格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上涨。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得到持续性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充足的原材料供应。XX制造企业当前都只是考虑成本下降所带来的短暂的利益,而忽略了成本控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XX企业之所以没有将成本控制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观念偏差,该企业的领导者错误地认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是随着汽车生产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对整个零部件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另一方面是小企业心理在作祟,认为原材料价格是根据市场状况波动的,而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价格控制,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没有对作业链进行分析。XX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不仅仅包括原材料的成本控制,还包括企业的采购、物流、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各个环节和部门,只有整个产品的生产制作流程都进行了必要的成本控制规划,才有可能保证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作业链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成本控制产生消极影响,不仅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也降低了成本控制的准确度。但是,XX制造企业只是注重产品加工制作、人力资源管理等显性的成本损耗环节,没有对整个作业链进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严重影响了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有效运行。

再次,成本核算的准确度低。在产品的生产环节中,原材料等可以直接统计的生产成本可以根据原有的采购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但是对涉及成本损耗环节较多、间接成本比重较大的环节中,XX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准确度大大降低。由于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XX制造企业把本应该由不同分配基础分配的成本库用同一种成本分配基础分配成本,这必然导致了成本核算上的明显误差。

三、利用作业成本法优化XX企业成本控制

(1)规避生产不均状况。其实生产任务不均的现象不仅模具行业存在,在其他行业中也大量存在着。XX制造企业由于生产任务不均衡导致成本不断上升,实际上可以采取很多积极措施来应对,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可有效减少生产任务不均的现象,在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在改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技术进步及科学管理,缩短模具开发周期,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控制,还可以提升自身效益,对客户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进而提高投标过程中中标的概率,企业活源较多,选择的范围就大了。当任务不饱满时,可以降低价格,获取更多的合同;任务较多时,可以适当提升价格,如果中标的话,将加工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的中间工序外委等方式,满足客户的生产进度要求。提升价格部分可以有效抵消因任务超过负荷成本上升部分。

(2)实施低成本战略。XX制造企业在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时,为了保证产品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占有率和普及率,可以采用低价策略占领市场,保障产品长久的生命力。要及时关注市场行情的变化,尤其是同类企业的发展策略变更和调整,要及时针对这些调整更改企业自身的销售计划和成本控制。此外,企业实行低成本战略时,除了降低产品价格,还需要对产品的生产研发环节加大成本控制力度,通过技术改进、设备更新、人才引进等策略降低产品的价格,保证产品的整体作业链,不断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从而达到建立成本控制系统的目的。

(3)实行作业中心业绩评价。根据前文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作业中心其实就是一个成本控制重点环节,也是一个责任中心。对作业中心的业绩评价也就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总结评价,主要通过比较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木和预算成本,初始预算作业成本与新制定的目标作业成本的差异,根据能否达到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评价,分析差异原因,最后编制业绩报告提交管理层。[1]

四、结论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制造企业要想保证永久的产品竞争力,就必须时刻关注市场行情的变化,不断根据市场信息调整自身的成本控制和产品售价,而作业成本法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制造企业要借助于作业成本法详细分析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坚持低成本战略,将定价与产品相结合,实行作业中心业绩评价的方法,从整个作业链把握好产品成本控制,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艳梅.基于作业成本法的IT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

[2] 辛冰川.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汽车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3] 郭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业服务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

[4] 韩娟婕.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外包成本优化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

上一篇: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分析 下一篇: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的相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