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时间:2022-10-13 10:48:54

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摘要】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被各阶段教育工作者广泛运用。对话教学的具体表现为:语言型对话、理解型对话以及反思型对话[1]。这三种对话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和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更有利于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且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理解消化知识的时候进行对事物以及自我本身的反思和体悟。

【关键词】对话教学 具体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3-02

前言:对话教学属于教学改革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它经由学生与老师以及教材之间发生对话交流,将学生这一传统教学中的客体转化为主体,并引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去接触知识,理解知识,最终达到自我体味和自我反思。

一、语言式对话

语言式对话,顾名思义即是言语上的对话与交流。是指知识受众群体――学生与知识传授者――教师之间的语言上的沟通。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二者之间的交流状态与生活中的攀谈模式相仿。也就是说,将生活中原本司空见惯的交流模式,更换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交流模式,在提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

案例:学习《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师:这是谁的自问?

生:曾子。

师:为什么曾子的自问会编入《论语》中?

生:因为《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

生:曾子的意思就是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吗?

师:虽然曾子只是反省了自己三件事情,但不是说“三省”就是反省三次的意思,在中国古代,“三”是指多次的意思。

从上述案例中即可直观体现出师生之间的语言对话交流,这种对话方式简单、直接、明朗,可以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当中直接表达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探讨。

二、理解式对话

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是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活动的目的根本上虽不在于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教育、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对教材理解的背后进行的自我反思和对于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那么理解教材,就是反思和感悟的第一步。如何理解教材是传统教学活动中无法避免却创新最少的环节。为了更好得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对于理解式对话存在三种具体表现: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理解、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最重要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理解[2]。学生理解教材,不能浅显地理解教材的表面意思,而是要仔细体味文章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一个含义;老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当然比学生更强,所以老师对教材的理解需要更加细致地深化和消化,将教材的粗粝的外壳去掉,运用浅显的道理和生动贴切的语言来将教材要表达出来的意思教授给学生,并且能够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未知的知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是整个环节的重中之重,不仅需要双方对于彼此习惯的理解和知识框架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学生最终能够理解教材的深层含义,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一媒介,所以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之间理解交流的成败才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工作者这一媒介,将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和基础道德传授给学生,并使之受到正确的积极地影响。

三、反思式对话

反思式对话是每个个体对本身内部思维方式和外部行为模式的反省、体味和探求。在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两种反思式对话[3]。一种是学生的自我对话,其表现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于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反省和思考,即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对于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是否到位,对于老师的教授是否充分吸收,对于知识是否可以做到活学活用,是否在学习中有了对于世界或者对于自我的感悟和理解,甚至是追问和探求。另一种具体表现则是老师的自我对话。老师与学生一样作为独立的每个个体有进行自我反思的必要,这是人的一种权利,是追求更高层次人格的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自我对话主要表现在对于教材是否充分理解和把握,并有足够的自信心将知识完整准确得表达出来,并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得接受。再次,即是对于学生本身的关爱,是否符合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我要求等。自我对话使每个个体都尽可能地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结构,并以自己所获得的教育知识影响和改造着与其他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矛盾逐步缓解,困惑走向澄清,自我不断地获得充实和发展。

无论是言语式对话、理解式对话还是反思式对话,界限都不是分明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语言式对话总是以师生之间对于文本的理解为基础,而理解式对话也逃不开语言式对话的引导,自我对话要贯穿于语言式对话和理解式对话的整个过程之中。它们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

参考文献

[1]张雪梅.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J]. 学周刊,2012,26:124-125.

[2]沈阳.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究[J]. 华夏教师,2014,11:86.

[3]闻琪. 探析对话教学理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引领[J]. 科技创新导报,2015,02:167+169.

上一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下一篇: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与职业弹性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