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单元教学的读写结合

时间:2022-10-13 10:45:18

浅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单元教学的读写结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一单元面对的是刚进入中学的稚气未脱的学生。这些学生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还处于极为“初级”的阶段。一些学生不会读书,读不懂书,做不来阅读题。而写作则是绝大部分学生害怕的事情,整整一节课,有些学生写不了多少字,甚至还有学生写不出一个字。他们不是找不到写的,就是想写又没有多少话说。面对如此状况,我们老师如何才能尽快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并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好“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就不失为一种有效性的策略。那么,该如何来更好地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一单元的教材安排。这个单元包括阅读课文――冰心的《忆读书》,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丰子恺的《山中避雨》,鲁迅的《风筝》;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记一件事;写字――楷书与行楷等四大板块。单就阅读教学这个板块来说,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从内容上看,四篇文章不仅展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还能启发学生努力去创造人生的乐趣和幸福,因而都很切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因而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深切感受,激发他们表达这种深切感受的兴趣。从题材上来看,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的记叙文,对这类文章,教师可以具体地指导学生弄清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文章的作者来看,四篇课文都是著名的文学大家,他们在文章中写的都是真情实感,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这一特点,从而体悟到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语言上来,这四篇课文的语言各有特色,但都很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我们再来看看本单元的写作安排。它要求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写叙事性记叙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并使自己心动的事情,要写出真情实感;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注意明确中心,详略处理得当。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教材安排正好体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外化,也是阅读的升华。这也就是阅读要能读懂别人写的东西,写作就是要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东西,并让读者能够读懂。如果阅读教学从写作的角度切入文本,那么,阅读教学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主题,怎样写的――写作手法的理解、感悟,从而在写作中有所借鉴,有所启发。学生在阅读后写作,又能对阅读有新的认识,从而养成更积极、主动、更自觉的阅读习惯。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写作指导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过程。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一举多得”的教学策略。那么,作为教者,我们在本单元具体可以怎么做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不太成熟的做法,敬请专家、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阅读教学之前,就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作文要求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之前就明白本单元的作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尽快消除初一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在老师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更加明确作文的要求以及写作的方法,做到“胸有成竹”。本单元的作文要求是:

1、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要写出真情实感。

2、记叙的“六要素”要明确、清楚,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详略得当。也就是与中心思想关系紧密的要详写,跟中心思想关系不紧密但又不得不写的要略写。

4、选用恰当的叙述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最好使用“第一人称”。

5、要注意写作的顺序。可根据需要采用倒叙、顺序、插叙。

6、语句通顺,语意连贯,没有病句。

7、提倡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

二、以教材为例子,先由“点”开始读写结合

对本单元的作文的七点要求,笔者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在阅读教学中“各个击破”。比如,冰心老人的《忆读书》,文章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奠定了“喜爱读书”的感情基调,全文充溢着“世纪老人”读书一生的真情实感。由此,教者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要真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再如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风筝》一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回忆自己少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完整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把记叙的“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教者可以拿这一段为范本,让学生在阅读分析完后动笔写一件发生在近期的事情,不求生动形象,但求“六要素”要交代得清楚。

三、以课文为蓝本,再由“改写”为抓手,继续进行读写结合

在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由“点”开始读写结合,上完四篇课文,本单元作文的前六点要求也基本训练完毕,但此时还不能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写作。因为无论是写作热情,还是写作能力,此时的初一学生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内容空洞”、“不米下锅”的窘境还不可避免。因此,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一次或两次的改写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丰子恺的《山中避雨》,文本以事件的发展为序,叙述完整,要素清晰,感情线索和中心都非常明确,让学生在不翻书的情况下,进行不同要求的改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独立自由地作文

在前面的读写结合的层层铺垫下,最后让学生放开手脚,独立、自由地作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此,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纵观语文版七上一单元教学的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能够打破读写割裂的局面,既让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的放矢,又让写作教学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讲解,让学生在读中写,又在写中读,最终达到轻松、有趣地完成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目标,并为以后的更高层次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关于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思... 下一篇: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