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长期短期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2-10-13 08:36:43

对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长期短期关系的研究

摘 要:通过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考察1979—2010年间中国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在引入实际GDP指标的情况下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而且实际GDP在长期中对于通货膨胀是没有影响的,这与货币数量论的结论是一致的。

关键词: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109-02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侧重于研究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因为货币供给量对于经济的影响尤其是物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期,所以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否是之前宽松货币政策滞后作用的显现,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McCandless 和 Weber (1995)对世界上 110 个国家 1960— 1990 年间的考察表明,长期来看,货币增长率和通胀率的相关性接近于 1 ,而同产出水平不相关。赵留彦和王一鸣对1952—2001年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同时存在误差协整机制。刘金泉、张文刚和刘兆波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陈彦斌、唐诗磊、李杜通过对1994年以来的季度数据研究发现,无论M0、M1还是M2都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影响。

本文将从长期均衡影响和短期动态影响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

根据货币数量论的理论,MV=PY(1)。M表示一国的货币供给,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总体价格水平,Y表示实际产出。在货币数量论的经典假设下,货币流通速度由于受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近似看做一个不变的常数,实际产出Y主要受技术、资本、劳动力等实际要素的影响,货币供给量对于实际产出不起作用。如果上述假定成立,那么货币供给量可以有效的解释价格变动或者说通货膨胀。但是现实情况是在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但是只要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不能完全抵消掉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那么货币供给对于通货膨胀还是有解释力的。对方程(1)两边取对数,得到方程

上一篇:我国债券市场的现存缺陷及改进对策 下一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状与品牌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