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总复习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时间:2022-10-13 08:32:51

浅谈数学总复习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指导思想也要有所转变,要使复习更符合新的教育理念,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转化后进生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现就数学总复习中如何转化后进生谈些自己的体会。

一、施以师爱。鼓励成功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加以表扬,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时,随之对后进生投去―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当他们回答不完全正确时,应帮助他们重新思考,给予再解答的机会;在做题时,应多些耐心和等待,不要因为缓慢或错误而加以指责……在老师的呵护声中,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复习数学知识,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突出重点

1.抓住关键,一线串珠,减轻学习负担

零散的知识容易丢失,一串珍珠容易保存。复习中一个个知识点好比珍珠。后进生对这些珍珠总是丢三落四,好不容易记住一些,还会前后左右混淆,弄得乱七八糟。在复习中,我们宜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进行整理、归纳、概括、比较,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各个知识点分类合并,用一条线索贯穿其中。

如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复习,我先让学生回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用自制的梯形活动框架进行演示,分别围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使学生明确这四种图形其实都可以看成特殊的梯形,从而得出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分别是:平行四边形:1/2(a+a)h

三角形:1/2(0+a)h长方形:

1/2(a+a)b

正方形:1/2(a+a)a

这样将五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统一成一个,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理解了这些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又如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复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判断谁是单位“1”,然后根据已知单位“1”还是求单位“1”来确定算法。考虑到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思路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相同,从思维方法上可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联系,将两类应用题合并为一类。例:某居民小区十月份用水480吨,比九月份节约了1/9。九月份用水多少吨?这是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是一致的,即“九月份用水吨数的(1-1/9)是480吨”,也就是“x的(1-1/9)是480"。列式为x×(1-1/9)=480。可见,数量关系很直接很明显。掌握了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就意味着分数除法应用题已基本掌握。

2.突出重点,对症下药,弥补知识缺陷

数学后进生多数基础知识差,认识水平差,思维能力差,所以知识欠账较多。如在复习时面面俱到、搞题海战术势必使他们更加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答问、课后练习,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障碍,把学生的知识“漏洞”掌握在胸。

如在拖式计算的复习中,发现后进生对一些基本计算还是掌握的,问题往往出在其中一个环节。如125+75 x0.5-1/5,生看到125+75马上把它们加起来,忽视了计算顺序。又如(1.5+1)-1/25×3,学生往往将(1.5+1)算成1.6,导致计算错误。

凡此种种。我们不能笼统地批评他粗心、太笨,而是要顺着解题过程看看到底错在哪一步,是运算顺序错了,还是计算错了,然后分析是哪个知识有缺陷,再通过对比、明理、强化、改错等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补救练习,以达到减少错误的目的。

3.分散难点,化整为零,力争各个击破

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对后进生来说犹如解题的一道道门槛,由于他们思维能力弱,分析能力差,教师要把较复杂的智力活动进行分解,让后进生先练一个个要点,逐个击破,再综合练,效果比较好。

如:一堆煤,计划每天烧60吨,可烧70天,如果每天节约0.4吨,可烧多少天?

我将这道题的解答分解为以下几步来进行:

(1)要求可以烧多少天,数量关系是什么?(煤的总吨数÷实际每天烧的吨数=可以烧的天数)

(2)煤的总吨数是多少,根据哪些条件可求,怎样求?

(3)可以烧多少天,怎样求?

(4)分步列式计算,再列综合算式。

三、创设“不公平”待遇。在学习上偏爱后进生

进步过程中的后进生需要有不断的成功来激励。以加快、加大他们的步伐。但由于学习基础差,在公平的学习竞争条件下,他们很不容易在学习竞争中取得成功,这显然对他们的继续进步是不利的。为此,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为后进生创设不断进步的环境,甚至是提供“不公平”的待遇。

1.辅导上的“不公平”

在课堂上,教师要密切注视,细心观察后进生的活动,了解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方法、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搜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准确把握学生练习中的具体困难。在课堂上能点拨搞懂的,决不拖到下课,一时不能解决的,要把它记在心里,课后进行耐心的针对性的辅导,启发他们找出错误之处,分析原因,教给正确的解题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次辅导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

2.作业上的“不公平”

首先,作业数量上的“不公平”,使他们可以做比其他同学少一点的作业。对于后进生,要优先保证“双基”落实,只要求完成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可以选做或不做。

其次,作业批改上的“不公平”。对后进生的作业实施两次批改:第一次,当堂面批,检查学生的解题过程,肯定正确的解法,指出错误的地方,分析原因,让其订正。第二次,与优生同等待遇。后进生的作业由于有了第一次的面批,质量与优生基本持平,有时甚至优于后者,此时教师不要吝于使用自己的红笔,给多打几个吧,他们渴望。同时也可写上激励性的话。当后进生看到作业本上的红五星和老师的勉励后,自然会感到成功的乐趣,使其获得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

上一篇:再谈合作学习 下一篇:让“个性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