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欧洲巡演载誉回京

时间:2022-10-13 08:28:04

开创中国乐团海外商演纪录

在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中国作曲家郭文景以此为主题的打击乐协奏曲《山之祭》感动了欧洲数万名音乐爱好者。5月16日,这部作品的委约者和首演者北京交响乐团,圆满完成第4次赴欧巡演载誉回京。该团音乐总监谭利华激动地表示,在金融风暴和甲型H1N1流感双重夹击下,此次北交欧洲商业演出,无疑是中国音乐界应该为之骄傲的一个奇迹,开创了中外交响乐团异国巡演的新纪录。

总监:满场空场一样认真

从4月20日波兰华沙首场音乐会,到5月14日意大利贝加莫末场音乐会,北交25天乘坐大巴转场,日行超过500公里,全程高达5600余公里。25天内演出18场,周均超过4场,如此密度和强度,中国乐团海外商演绝无仅有。

北交12部作品7套组合,18场音乐会演出水准始终稳中有升,艺术质量未出现明显落差,难能可贵。乐团副首席刘峥一语道破其中奥秘:“这说明北交在成长、成熟,不仅是演奏技能,还有心理素质,最重要在于艺术境界”。经历4次赴欧巡演,北交最大的变化在于,面对交响乐本土营垒见多识广严格挑剔的耳朵,表现出来的一种从容平和、自然自信。“第一次出国,有些人上台怯场,浑身紧张得直哆嗦,那音乐出来什么样儿?现在不同了,咱走南闯北开眼界长见识,不怕了”!

谭利华说,无论听众多少要同样全力以赴,要对得起自掏腰包买票入场的每一位听众。“即便空场也要同满场一样认真,哪怕当作一次高规格的演练……”

票房:冷热反差事出有因

欧洲的交响音乐会,一般正常维持在六、七成左右上座率。这18场音乐会,仅有2、3场票房略低于五成,其余全部在八、九成以上,德国演出经纪商罗赫喜出望外。这些音乐厅以及当地乐团总监,纷纷发出诚邀,希望谭利华和北交再度登台重现精彩,并希望指挥家、独奏家和当地乐团携手合作。

记者亲眼目睹一个现象,票房成绩绝不代表现场反映。德国的埃森、杜塞尔多夫和慕尼黑,票房最低、热情最高,有限的人数激发出无限的能量。上座率最低的杜塞尔多夫同上座率最高的纽伦堡,一夜之间形成的反差十分惊人,北交两场演出水准相当,后者好于前者,而听众前者以少胜多好于后者,相比之下,杜市比纽市赢得的赞誉更理想。

记者后来了解到,票房最低的3场事出有因,这3场的承办方,竟然在前期宣传上对北交演出的作品使用了“中国民谣”的说法,并由此造成不应有的误导。使古典音乐爱好者和城市民谣爱好者,无不感觉这场音乐会很不靠谱。

音乐:感动心灵赢得盛誉

北交第4次欧洲商演音乐会,中国作品的分量比重超过外国作品。风格的《热巴舞曲》和地域特色的《云南猜调》《兰花花》《太阳出来喜洋洋》,从上一次的“安可”小品到这一次的主打曲目,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和变化。最关键,世界首演的郭文景打击乐协奏曲《山之祭》,反响之热烈,也大大超出委约方和经纪商预期。

记者先后采访老中青各年龄段听众,许多听众一致认为,《山之祭》的写作与演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谁都不会忘记那场灾难!谁都想不到中国作曲家和演奏家,用如此丰富而深刻的音乐语言,高度艺术化、高度情感化地表达巨大灾难对人们心灵的撞击”。

罗赫在3年前和17家音乐厅商谈签约时,几乎所有总监都表示李飚“在欧洲享有很高的盛誉,是一位国际音乐舞台不可多得的打击乐演奏家”。《山之祭》的二度创作,无论独奏、协奏,无论技术、艺术,难度超乎想象。谭利华指挥乐团和李飚力求默契,18场音乐会演奏17遍(一场换唐建平《圣火2008》),越演越灵活,越演越顺当,听过17遍,每一遍都焕发出新的神韵与光彩。李飚说他演奏一遍就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他自创自演的马林巴独奏《致埃德加》,许多听众誉之“人类情感最美丽、最忠实的表达”。

谭利华曾多次强调,带中国作品出国是北交的职责和使命;罗赫也多次表示,中国的乐团在欧洲一定要演中国作品,“因为,只有用自己的民族文化进行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获得尊重和尊严”。

■本报记者 紫茵/文 刘明/摄

上一篇:用默哀代替掌声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运用问题教学法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