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语言的发展与特征

时间:2022-03-07 03:33:59

欧洲语言的发展与特征

按照欧盟和欧洲委员会的规定,每年9月26日是“欧洲语言日”,设立“语言日”的目的是“赞美欧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多样性”。欧洲语言的多样性的确是一笔财富。但不可否认的是,欧洲语言多样性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原因之一便是欧盟在语言方面片面强调了多样性而忽视了统一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欧洲是一个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完美结合体,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欧洲语言品种繁多却又丝丝相连,充分展现了欧洲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因此本文试图从语言方面对欧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作一初步分析。

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一方面语言内在形式是人类所共有的,另一方面每种语言的不同形式又构成各自特点。他曾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既然语言形式是人类所共有,那么欧洲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长期的演化交流,语言的统一性自然极为突出;欧洲大陆小国林立,民族众多,语言极富多样性也是必然的。

首先我们从发展过程、语言特征和人为推动三方面分析欧洲语言的统一性。

欧洲的语言大部分属于印欧语系,主要有罗曼语族、日尔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等八个语族。据荷兰人彼得,李伯庚的《欧洲文化史》,公元前5000年左右,从南乌克兰、俄罗斯到里海的部落为“库尔干”人,他们的语言今天被称为“原始印欧语”,这是整个西方语言的根系,第一个字母体系是由西奈半岛的闪米特族商人发明的,他们用自己所通晓的一些埃及字符来标示辅音,又用许多别的符号来标示单词和音节,但他们的文字并未发展成为严格的音标文字。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完成的。他们于公元前13世纪将原有文字发展成由23个辅音音符组成的字母系统。这一字母系统后经希腊人增补元音字母而进一步完备,形成26个希腊字母。这些字母经过一些改进,形成依特拉斯坎字母。在希腊化城邦彼此征战的过程中,罗马人势力日益崛起。罗马人与希腊人起于同一种族。公元前2200年左右,印欧语系的亚该亚人和多里安人沿巴尔干半岛进入希腊,印欧语系的拉丁人沿意大利半岛抵达台伯河南岸,他们的语言就是拉丁语。拉丁语的字母表在公元前7世纪以依特拉斯坎字母为基础创制,罗马的拉丁语成为新兴的罗马帝国的标准语并随着罗马军队被带到整个帝国,完全取代了意大利在罗马帝国出现前就有的语言以及高卢语和西班牙语,拉丁语的地方化导致现代罗曼语族诸语言即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的出现。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落后,野蛮民族相继入侵,并带来他们的语言文化,使本已拉丁化的一部分当地居民改操日尔曼语或斯拉夫语。在拜占庭文明存在的1000年中,大部分斯拉夫人皈依东正教,日尔曼语族(西日尔曼语支:德语、荷兰语、佛拉芒语和英语;北日尔曼语支: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和冰岛语)和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俄罗斯语、乌克兰语和白俄岁斯语;西斯拉夫语支:波兰语、索布语、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南斯拉夫语支: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克岁地亚语、马其顿语和斯洛文尼亚语)形成并发展。至此,现代欧洲的主要语言均已基本形成。从欧洲语言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方言来自一种共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起源于一种共同的母语。欧洲语言的发展一脉相承,尽管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历程,却有着共同的根源,保留了最基本的相同的特征,有许多相通或相近的地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根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的统一性要从词汇的统一性和语法的统一性两方面入手:如果能够得到某个语言形式的词源,确定两种语言基本词汇的统一性,并且两种语言的屈折变化和语言结构相互一致,则两种语言具有统一性,存在着根本的亲属关系。所有的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的语言的基本词汇、文法、字母、拼字、发音都来源于通俗拉丁语,以英语为代表的日尔曼语族词汇也与其它印欧语有语音对应关系,其它语族语言也都能找到来自于同一始源语的根据。印欧语系各语言都是屈折语,广泛利用词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名词和大部分形容词有格、性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体的变化,主语和动词在变化中互相呼应。由此可见,印欧语系中的语言都同时具备词汇的统一性和语法的统一性,因此,从语言特征方面看,欧洲语言也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语言的成功,似乎首先要靠能打仗,靠肌肉发达;其次,靠使命感和金钱。这就是说,语言的传播关键是人的推动。欧洲语言的发展史通常也是战争史和宗教的传播史。当一个民族征服其他民族时,通常会将本民族的语言变成自己控制范围内的标准语言。例如,罗马帝国强盛时期,拉丁语随即成为整个帝国的标准语。当大帝国建立起来时,统治者往往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宗教的同一性。在实现宗教同一性的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统一。拉丁语向东演化成斯拉夫语族的过程就是天主教分化成基督教和东正教的过程。因此,历史上人为的推动加强了欧洲语言的统一性。

由上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发展历史、语言特征还是人为因素,欧洲语言所具备的极强的统一性都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这种语言上的统一性无疑反映了欧洲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贯的统一传统。但深入分析欧洲语言的统一性,我们能够发现其中又有很大不同即存在着多样性。欧洲语言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特征、民族化和人为追求上。

显然,欧洲语言的多样性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在词汇成分上.尽管各种语言基本来源于拉丁语,但拉丁语单词通常是在改变词形、意义和读音后进入的。也就是说,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实现了不同形式的异化。在语法结构上,拉丁语单词进入各种语言后,多半是接受了该种语言语法规则的支配,被该种语言同化。即使是在接受了拉丁语的语法结构的语言中,语法结构往往也被大量简化或修改。因此,欧洲语言的多样性是自然演化的结果。

语言的影响是相互的。由于说话者原有的语言对习得的语言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即语言学上所谓的底层语言影响或基础语言影响,当拉丁语进入各地区时.其自身也起了很多变化,词汇也自然地入乡随俗了。在接受了拉丁语的各个地区,语言开始按照各自的规律自行发展演化,不同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方言。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而非客观结果,更不是语法学家分析出来的一套一成不变的规则;语言不同,内在形式也不同,语言的内在形式对相同感觉经验整理的结果也不同。所以,语言的不同引起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解释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说.讲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具有不同的思维体系。所以,来自同一始源语的不同语言在对同一事物做出反应时会产生迥然不同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各语言原有的词汇显得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这时,通过民间途径、文人途径或双途径创造出的新词汇毫无疑问会有巨大的差异。新词汇的大量出现必然使得各语言的多样性愈加鲜明。与此同时,各种语言互相借鉴吸收,词汇语法更加复杂,语言的个性更加突出,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多样性。

新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意大利语言学家沃斯勒继承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接受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的理性主义观点,强调说话人的语言创造能力,认为变化始于个人行为中的创新,强调变化中人的主动作用。研究欧洲语言发展史可以看到,各民族的语言形成后即成为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成为各民族人民的自豪和骄傲。民族语言最终形成后,虽然在缓慢地发展,但已不可改变。各国家、各民族都采取种种措施,保证本国、本民族语言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力图增强本国、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力。今天欧盟之所以坚定地奉行语言多样化政策,不无此方面的考虑。在人们对保持语言多样性的不懈追求中,欧洲语言的多样性进一步得到强化。

欧洲语言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的。二者都有非常明显的外在表现和深层原因,既是历史发展中的客观产物,又离不开主观因素的深刻影响。他们的完美结合是欧洲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缩影

参考资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李桦平:《历史比较语言学》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李学金:《拉丁语对英语的影响》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6级学生)

上一篇:佛与女人的爱情(外两章) 下一篇:马车、鸟以及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