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幼儿音乐教学

时间:2022-10-13 08:23:02

浅谈学前幼儿音乐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学前阶段的每一个教育领域都应该以此为目标,担负起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崇高使命。那么,就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而言,怎样做到面向每一个幼儿,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发展呢?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产生了诸多感受。

一、鹦鹉唱歌的启示

有一则故事说,有个人买回了一支鹦鹉。听说鹦鹉会学话,他便随便教它说话。五花八门的教了不少。以后这地方开发成旅游之地,鹦鹉正好派上了用场,他教鹦鹉说“欢迎光临”。但由于以前他随意地教给了不少不准确的发音,其中也就有“欢迎光临”。这次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它,却很难纠正过来,鹦鹉总发出怪怪的声音。

这个故事给幼儿音乐教学多少有些启示。有人认为幼儿学唱歌,一不考试二不升学,随便教教都可以。这种认识就如当初教鹦鹉说话的人差不多,不考虑以后的用场。幼儿是要升入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音乐系的,教幼儿学习音乐,虽不在理论与技巧上,而是培养兴趣,但教师如果太随意,对某些不准确的音,幼儿听习惯了,唱习惯了,到了小学,要纠正就难了。所以,虽然教的对象是学前儿童,也要足够地认真才是。

二、雪变春天的启示

据某报载,某小学语文考试中有一道题是“雪化了变成什么?”学生笔答“变成春天”,结果判不及格,标准答案是“变成水”。这个结果招来两种议论。一种认为本来就应该是“雪变成水”,因语文要讲究语法。“变”是谓语,是主语“雪”发出的动作。如果问“雪化了大地变成什么?”那么“变成春天”才正确。另一种认为“雪化了变成水”这是物理变化。“雪变成春天”这是富于创意的具有诗意的回答,语文不该考物理知识,语文就应从文学角度回答。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当今时代,我赞成后者的说法。

这使我想到一个音乐教学的问题。音乐教学习惯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要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讲的不得有任何的怀疑。这种传统教学理念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更谈为上培养创新能力了。音乐学科是最需要想象的学科,要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观念的素质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听音乐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种理念对幼儿教育也是实用的。虽然幼儿的智力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不能象小学生中学生那样的教法。但在引导他们进入情感体验上,应允许有高低层次之分,应允许他们在用音乐表情方面有自己的个性。

三、牢牢把握情感进行教学

音乐的特质表现为情感抒发、情感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它的表情力量之大,是其它艺术门类所不及的。面对审美对象(音乐),审美主体(欣赏音乐的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越深,越能感受到动人心魄的震撼力量,音乐也就发挥出了最大的艺术效果。古代刘项争霸的战争中,张良吹箫使项羽的军队军心焕散,士气尽失而失去战斗力,最后招致失败。这说明张良吹箫的技艺很高,而且对自己所吹的曲子理解得深,体验得深,因此,那婉转哀怨的笛音才会引起项军士兵的思乡之情而厌倦了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一首《义勇军进行曲》(现在的国歌)、《大刀歌》、《黄河大合唱》,那威武雄壮的歌声曾激励着多少抗日健儿群表激奋,怒气冲天,奋勇杀敌。所以在教学中,调动所需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情感同音乐达到和谐沟通,达到教学目的。有位老师教学《两只老虎》的歌曲时,先编了一个故事。说是山上有只老虎,无比凶猛,森林里的小动物一听到它的声音都躲得无影无踪。孩子们听得憋着了呼吸,听老师的下文。老师又讲,一天另一座山的一只老虎跑了过来(两只都是雄虎),一山不藏二虎,它们打起架来,一只老虎咬掉了另一只老虎的尾巴。突然岩上一块的石块掉下来,恰巧砸碎了没掉尾巴的老虎的脑袋。孩子们拍手称快说:“看你们还凶不凶”。这时老师开始教唱《两只老虎》这首歌,老师在示范时,边唱边配以舞蹈。孩子们一起唱起来,唱着、乐着,进入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如果没有那则故事作为铺垫,那么“一只没有脑袋,一只没有尾巴”不一定能给孩子以“真奇怪”的感受,其内容的快乐感染力也就不强,便不能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

四、重视对课外音乐的研究

有个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普通话。当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基本上能与说标准普通话的人对话)后,他到全国各地旅游了一圈。当他回到出发地时,原来学到的普通话却说不准了。什么原因呢?各地方言的干扰作用。各地方言中,有的与普通话相近,有的却相差甚远,由于他是以旅游者的心思去接触方言的,对各种方言因好奇而听,听而不加分辩,久而久之,对所学的普通话形成了干扰。音乐鉴赏也是一样,学生在社会上接触到的音乐可谓五花八门,商业的、生活的、工业的、医疗的。这些音乐的应用与推广,使音乐生活出现雅俗交织良莠混杂、美丑难辨的状况。这些音乐好比各地的方言,正规的音乐好比普通话,学生在社会上无意识的接受这些音乐信息,没有特意地把规范的音乐与这些杂音进行比较,于是养成了不良的听觉习惯。幼儿的水平特别低,只能鹦鹉学舌地由老师教唱,不良听觉习惯势必造成干扰,久而久之,老师教的正确的唱法也忘了。所以音乐教学特别注意对课外音乐的收集与研究。在课堂上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不良听觉习惯的较正,加强音乐鉴赏,培养起正确的听的习惯,提高感受和鉴赏能力。

上一篇:用创新激活教学课堂 下一篇:如何搞好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