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神性流淌着人性

时间:2022-05-31 09:44:15

苏教版第七册12课《开天辟地》与13课《普罗米修斯盗火》都是以神化传说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文中通过塑造性格鲜明的两位神与普罗米修斯,让学生深刻地去感受其身上所具有的那伟大的精神品质,从而内化、感悟,影响其自身的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两篇神话的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文中都已传说的形式引入课文,接着具体地描述开天辟地的过程与盗火的经过。学生受认知心理的限制,对传说等故事更感兴趣。文本以传说的形式引入就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材料更感兴趣,文本依其自身的优势能够更进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语言文字,感受大神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在描述开天辟地的过程与盗火的经过时,文本采用形象的语句,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过程与经过,让大神触手可及,又似曾相识,让学生感觉就是近在咫尺的人,而非高不可攀的神,就是自己生活中熟悉的面孔,而非远在天边的陌路人。让神更具有人性化,而非一脸严肃、传经受道的圣士。最后,文中又用有力的文字表现了大神为了人类而不惜粉身碎骨,不惜经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的伟大精神。这时,神的形象与人的形象二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神与人统一起来,神人合一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矗立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感受是那么得高大,心中油然生起敬畏之情,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最后迁移、内化,成为自己本质力量的一份子。

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以及所要表达的内涵主旨,我们要将神更进一步的平民化,让神性之中更富有人性,让神性之中流淌出人性,让神成为人,成为学生熟悉的、触手可及的人物形象,这样神就会变得更伟大,神的光芒也会变得更耀眼、更璀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初读感受,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先前的认知经验,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生长点,两篇课文采用相同的教学结构:1.设置疑问,确定目标。教学初,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如果把大神看成人,你觉得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学生依靠自己的初读感受,认为神勇无比、舍己为人,而普罗米修斯具有着机智勇敢、坚强不屈、舍己为人等性格特征与品质。在学生初读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主问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二位大神的这些品质与性格特征,在问题的导引下,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走入文本,感悟语言文字。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中,教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与文本进行先期对话,从整体上去感知文本,感受文本中神的形象。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神便会成为人一步一步地走进学生的心田,神也会成为人一样,在学生心中丰富起来,高大起来。3.细读课文,品析感悟。抓住文本的生成点,即文中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去透析大神的心灵,赏析大神的灵魂,更有利于使文本的语言被学生所感悟。在学生与文本的先期对话后,教师以文本的语言文字为凭借,即表现大神性格品质的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实现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三者灵魂的和谐共振。文本的内涵,大神身上所流淌出的人性,被学生、教师所吸收,影响着其今后的人生轨迹。4.自由言说,内化外显。在学生的精神得到满足之时,大神的崇高被学生同化、顺应、吸收之时,教师应留出一定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去畅谈自己的所得,此时的谈也是一种内化,更是一种外显,它会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行为准则,使学生的人生体验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人生响着崇高迈步。在课的结尾,教师以“大神在我身边”为题,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大神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光辉之美会照亮学生的心田,此时,大神身上的人性也自然流进学生的心田。

以上的教学使神人格化,在神的身上赋予了人的本质力量,神性与人性得到了有机结合,二者得到了合一,神变得更崇高、更高大,而此时的崇高与高大都缘于拥有了人性的光辉之美。设置疑问,直接把神当成人来品析,拉近了神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神成为了生活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可感的综合体。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又一次地走进了神,神的形象与轮廓在学生的头脑中也进一步地清晰起来,而抓住文中表现神精神品质的句子与词语让学生品析,学生会走进神的心灵,而神的心灵也会走进学生,二者相通、相融、相生。最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表述,身形、人性的合一,规范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人生,学生身上显现出来的本质力量也会向前更进一步,这一切都缘于神性中流淌着人性。

文本是既定的语言文字载体,它承载着编者的意图,承载着作者的表达意念,承载着丰满的艺术形象,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作为生与文本中介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与文本实现深度对话,是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意念被学生所吸收、接纳,使文本的艺术形象与学生得到机的融合、高度的统一,使文本的内涵与学生得到和谐共振、共享共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这些呢?1.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前经验、前理解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课堂上师、生、文本三者对话的基础,教学前,教师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走入文本的深处,挖掘文本的深度人文内涵,并进行开发利用,大胆地取舍、引申,使学生在认知感受上变得更形象、更直观。2.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前经验、前理解,拉近学生语文本之间的距离。课堂教学对话的主通道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措施,使主通道变得更快捷、更便畅,那就是拉近生与文本的距离,使生觉得文本中的艺术形象是那么得熟悉,是那么得可亲,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教师使神人格化就是让神变得熟悉,让文字变得可亲,这种熟悉与可亲会引领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形象的灵魂深处。3.教师要准确地抓住文本中的生长点,实现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文本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语言文字是由一个个语言符号构成,在这些语言符号中总有着使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和谐统一的生长点。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抓住这些生长点,使学生由此点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开天辟地》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抓住第6自然段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中的一个“笑”引出对话的主题“他为什么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笑?从一个笑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有着一个“笑”字悟出了许多许多内容,的形象也变得多元丰富起来。《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学中,教师由句子“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与“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而展开教学,走入文本,走进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立刻高大起来。4.教师要留给学生自由言说的时空,内华文本的内涵,咀嚼文本的精华。课堂的开放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放,心灵得到开放。一位哲人说过“自由是一切的基础”,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会畅所欲言,欲罢不止。自我的言说是对文本语言文字内化、咀嚼的外显,自我言说中也实现着向人生体验高峰的迈进。课的结尾以“大神在我身边”为主题说一段话,让学生把文本的人物放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来指导自我的行为,转化自我的行为。

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敢于对文本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再创造,抓住文本中的有效生长点,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文本中的人文内涵自然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上一篇:用“情”品味数学的芬芳 下一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