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10-13 07:22:59

浅谈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方法

语文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存在的依据是:(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应“人文性”, 语文需要情感教学。(2)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同样,为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语文也需要情感教学。

1、语文情感教学的价值

1.1加强语文情感教学有利于学生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

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情感的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因此,要铸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只有灌输、说服不行,还必须有感染、熏陶。语文作为一门有着浓郁人文特点的学科,在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目是文学作品,作家在作品中寄寓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离骚》中屈原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高尚情操,《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权利而坚定斗争的信念,《记念刘和珍》中宣泄着对黑暗社会的愤概与仇视,《老人与海》中表现了人性中最宝贵的英雄主义精神,还有的课文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绚丽景色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努力运用课文中蕴涵的真实感情,引导学生与高尚的灵魂对话,与智慧的生命碰撞,与丰富的情感交流,学生的人格就能日趋完善,从而成为不仅适应而且能够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一代新人。

1.2加强语文情感教学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情感是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它却直接影响着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甚至恐惧之中时,它会直接阻碍、中断、削弱智力活动的进行;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兴奋、愉快、轻松之中时,它会激发、维持、加强智力活动的进行,从而“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语)。列宁也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语文新课程的目标系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模型: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见语文课程关注的内容和目标拓展了、丰富了,知识和能力只是目标系统中的一部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只是教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还要有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语文教学就被赋予了新的任务。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少作品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也融进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触动学生的心灵,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后,就会情随境迁,陶醉其中,以致于达到“忘我”的境界。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品;才能真正品味出作品的情境美、韵律美;才能真正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和感悟作者为我们揭示的作品那丰富的底蕴。

2、语文情感教学的基本途径

情感是可以交流的。心理学认为,情感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着。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应是教师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

2.1、教师首先要入情

(1)进行情知结合的备课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用教学内容所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

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还要在全面、深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把握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激起自己的情感波澜,使自己情动于心,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教学场景也才会呈现出强烈的共鸣状态。

(2)保持愉快、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表明了教师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也充满了矛盾。教师因家庭不和、工作不顺或课堂上出现不愉快的现象等,使教师的精神、心理受到刺激,或忧伤、或怨恨、或悲观等,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要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消极、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更不能迁怒于学生,否则,不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会影响教师对教材中情感的正确抒发,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以积极地运用。

上一篇:从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谈小学语文的教学(2) 下一篇:浅谈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活动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