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课堂探究

时间:2022-09-13 07:48:12

小学语文情境课堂探究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当孩子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几滴蜂蜜,让孩子去吻《圣经》,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我希望,语文,也是甜的。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

一、设置感人情境,给学生情感熏陶

低年级的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力是有限的,而且陌生的文字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精美的课件和背景音乐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最好手段。

在《纸船和风筝》的教学中,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课文第7~9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课件播放较为忧伤的乐曲;课文最后小熊和松鼠重归于好,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渲染,使学生充分感受友谊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与甜蜜。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每篇课文,都向孩子们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有形有情。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在表象阶段。再优美的文字,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你在那里跟他们讲这里要读得有感情,这里要读得轻快,要用骄傲的语气,对他们来说,有点“鸭子听雷”的感觉。所以让学生能最觉文中的感情的,就是教师的范读,要把文中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表情,体态,因此教师此时就要像一个出色的演员,她要把自己演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带着他们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中,我一会儿是小柳树的趾高气昂,一会儿是小枣树的温和谦虚,在《酸的和甜的》一文中,我一会儿是狡猾虚假的狐狸,一会儿是活泼可爱的猴子,丰富的表情和体态语言,深深吸引了孩子。模仿力极强的他们,在一次又一次表演中完成了有声有色的朗读,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入“情”想象,深入探求文本内函

低年级的课文有些地方描述比较详细,而有些地方写比较简约含蓄,给学生们的回想留下了想象、延伸空间,我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想象,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人文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个较好的体现。如在《假如》一文的后面“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在这里我就借题发挥,让学生充分想象,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真的会给你很多的惊喜:他们要给水灾的地方画一台大的抽水机,给地震灾区的孩子建许多牢固又漂亮的房子……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四、识字教学情意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觉汉字的形体美。”怎么样在生字的教学环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白底黑字的生字卡片,摘苹果的识字游戏,已经失去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的作用,于是我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了红心字卡,并在卡片的背面写上激励他们的悄悄话。漂亮的红心卡片,神秘的“悄悄话”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全班孩子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得到卡片的同学,都用从未有过的响亮的声音,自豪地读着后面的话语“我真棒”“我是大家的榜样”……

当看到那高高举起的小手,看到那圆圆的小脸上荡漾着的甜美笑容,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真的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真的是一件甜蜜的事。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 下一篇:“五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职农业机械专业实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