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饭店的目标管理与文化建设

时间:2022-10-13 07:17:34

论饭店的目标管理与文化建设

摘 要:饭店目标管理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任务与目的,为饭店组织各层面从上至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且是饭店各层次员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管理方法。将目标管理中的一些方法和原理运用到饭店管理中,可加强饭店文化建设,提高饭店经营业绩。饭店目标管理与饭店文化建设是相互协同发展的,饭店的目标管理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完成;饭店目标管理实现的过程又是饭店核心文化建设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饭店 目标管理 企业文化

与其他行业相比,饭店业真正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扩张速度却十分迅猛,这使得目前我国饭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想要突破自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饭店经营者根据企业文化,从目标管理角度出发认真对企业内外部状况进行扫描,为当前与未来的发展定下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

一、目标管理

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并在《管理一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没有总目标以及与其相一致的子目标来指导员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有着自己的分工,但所有的分工都必须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管理人员需要与员工一起将目标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员工的子目标。只有这样,“所有人的努力就会朝着一个方向,他们的贡献就会互相加强形成一个整体— —没有缺口、没有摩擦、没有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目标管理强调人员的力量,强调企业员工在目标管理制度的激励之下自觉自愿地完成企业设定的目标。

饭店行业是一个人员高度密集的企业,如何管理员工、引导员工、激励员工、留住员工是饭店管理的首要任务,故明确饭店员工工作职责、提升饭店员工工作效率是饭店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将目标管理引入饭店管理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饭店人力资本管理方式。饭店目标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以饭店文化为基础,以饭店的经营发展目标为导向,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中心,以经营业绩为标准,使员工的个人发展和饭店经营共同取得最佳成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二、饭店文化与目标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我国饭店的数量也迅速扩大,这使得中国饭店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上仅靠价格取胜的市场竞争手段已经不能获得成功,提高内控管理能力、加强产品附加值才是根本途径,其中,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传承是最重要的一环。而在现代管理学中,企业文化的建设跟企业目标管理之间的结合日益紧密。

(一)目标制定可操作性与饭店文化

饭店发展要有长远的发展愿景及具体的操作细则,目标管理能否取得预期成效,首先就取决于目标的制定是否从本饭店文化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出发。目标设置应与文化建设相匹配、相辅相成,过高饭店经营无法达到,当然设置过低也没有实际意义。科学合理的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饭店各个层次的员工来说,制定的目标可操作性要强,这样有利于理解和落实。在制定目标时,饭店行业领导者要时刻牢记饭店文化,因为员工在执行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也是在贯彻发扬着饭店文化。

(二)目标要统一、清晰、可量化

饭店目标管理中不但要有总目标,各个部门还也要有各自的目标,但是饭店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子目标都要围绕着饭店文化进行,要做到思想统一、行动统一;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要方向统一,且层次清晰;饭店各部门的子目标要服从饭店总体目标的要求。总体目标的设置要简明扼要,权责明确,符合饭店的实际情况,复杂冗长的目标容易给人造成模糊和形式主义的印象,不利于管理人员的考核及员工实际的操作。饭店的服务工作是无形的、琐碎的,员工的一举一动都反映着饭店的文化性。饭店员工在和客人的动态交流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心理活动是互相影响、递进的,把握不好就会演变成对饭店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影响饭店的美誉度。所以,简单、清晰、可操作性强的管理目标,能使员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迅速的、合适的、适合饭店文化的反应。

三、目标管理在饭店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企业价值观是基础与核心,也是饭店经营和发展的重心。饭店是由个体员工组成的,每个员工文化素养、道德观念、生活阅历等的不同都会直接反映到工作中,饭店的管理者需要通过管理手段加以引导与整合,才能使他们形成符合饭店要求的统一价值观,从而使得饭店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根植和作用于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饭店的道德观要求饭店一心为客人着想,主动服务、周到服务、提前服务,自觉维护和提高饭店的美誉度,使客人对饭店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国内的饭店行业,企业的领导者就要确保员工行为与饭店文化相符合。比如,设定体现饭店核心价值观的绩效考核指标,在对员工进行考核时,应充分结合工作绩效和对饭店核心价值的遵守情况,对绩效高且遵守核心价值的优秀员工进行奖励。一套完整有效的考核与奖惩制度是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一)目标管理需要公正、合理的考核与激励

德鲁克对人性的假设是Y理论,即员工是愿意承担责任、愿意做出贡献和愿意有所成就的。这些愿意的前提是有公正、合理的考核,如果考核结果缺乏公正性,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无法调动饭店各级员工的积极性,也就无法确保目标的完成。考核标准要尽可能的公开、公正和量化(尽量细化),要做到准确、可操作性强,要充分体现出考核的等级和层次,保证将员工的工作业绩细致地展现出来,使全体员工工作有动力、有方向感。目标管理要与激励结合,与利益相挂钩,应及时对考核优秀者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处罚或批评,为下一轮目标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目标管理要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特点

模范人物是饭店价值观的形象人格化,是饭店道德和文化规范在具体人物上的文化再现。模仿人物使得饭店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都可以得到生动的人格化体现。模范人物在显示了饭店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将饭店文化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给企业员工,并不断地激励他们向前迈进。所以,发掘、树立和宣传符合要求的模范人物应作为目标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存在。

(三)目标管理的传播、沟通、培训

饭店目标管理说到底是要矫正员工的行为方式。管理层应通过各种内外渠道,使管理者与饭店员工建立一个多向的沟通机制,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向员工传达饭店的发展愿景,使员工明确饭店目标管理的内容和方向,使员工的个人成长与饭店的发展目标同一频率,从而达成共识,并且在工作中自律、自觉地行动。而为了确保员工行为与饭店目标管理相符合,饭店必须坚持各个层次持续不断的培训,因为培训是员工意识形成最重要的基础,是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是员工逐渐地建立符合本饭店理念和文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四、结论

饭店目标管理是依据饭店文化进行的管理,它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地制定、实施、考核,并进行考核评价的管理方法。饭店目标管理只有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确保目标真正实现,而饭店文化也在目标管理的不断贯彻和实施中得以深化。因此,饭店把推行目标管理融入到文化建设中来,将其当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一种饭店各部门关注目标的氛围。饭店管理要把目标管理长期、深入地坚持下去,对行为模式进行培训,用培训的方式予以巩固;按规范化与模式化的标准,坚持不懈地引导员工的集体行为。饭店应对企业文化进行阐释宣传,使员工懂得饭店目标的实现与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密切关系,将日常工作由简单的行为模仿变为文化深化、内化,从而完成饭店的目标设定。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饭店行业的高歌猛进是必然的,研究饭店目标管理与饭店核心文化的提升,其意义深远,值得更加认真地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詹文明.管理未来:卓有成效的德鲁克[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9.

[2]郭强.饭店管理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杨超.饭店文化再造[J].研究企业导报,2010(1).

上一篇:激励理论视角下的薪酬设计 下一篇:山东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