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13 06:04:57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和50例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者作为腹腔镜组,后者为传统开腹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日。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传统开腹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93-02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器官肿瘤,多发于30~50岁妇女,绝大多数为良性,恶变率很低,但仍需警惕。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因此微创手术治疗成为妇产科研究的共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1]。分别选择我院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和50例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和50例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资料,前者作为腹腔镜组,后者为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年龄32~48岁,平均(39.2±7.3)岁,肌瘤直径2~9cm,平均(5.12±3.32)cm,肌瘤数目1~4枚,平均(2.28±1.21)枚,其中单发肌瘤31例,多发19例,肌壁间肌瘤36例,浆膜下肌瘤6例,宫颈肌瘤5例,阔韧带肌瘤3例。传统开腹组年龄31 ~ 48岁,平均(38.7±7.6)岁,肌瘤直径1~9cm,平均(5.45±2.87)cm,肌瘤数目1~5枚,平均(2.34±1.32)枚,其中单发肌瘤34例,多发16例,肌壁间肌瘤35例,浆膜下肌瘤7例,宫颈肌瘤3例,阔韧带肌瘤5例。两组的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术前均经妇科检查及行彩超检查确诊子宫肌瘤。两组在患者年龄,肌瘤大小、数目及肌瘤类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术前,所有子宫肌瘤患者均行妇科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组在月经干净后3~7d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过程:患者取头低膀胱截石位,行气管插管,并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和监测血氧饱和度,全身麻醉后,消毒铺单,于脐上作一长度1.0cm左右的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插入气腹针,注入二氧化碳,保持压力13mm Hg,从而建立常规气腹,分别于右下腹、左下腹置入5mm和15mm Trocar,放入对应的器械,探查盆腔,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必要时,可以置入举宫器,以便更好的探查肌瘤。采用穿刺针于子宫肌层与肌瘤交界处注入稀释后的6U垂体后叶素,以减少出血,切开肌瘤浆肌层达瘤核,钝性分离包膜,完整地剥离肌瘤并电凝止血,切勿伤及邻近组织,缝合切口,剥离出的肌瘤用旋切器旋成条状经左下腹15mm切口取出。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取出脱落肌瘤碎片,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吸净盆腔内液体,排出二氧化碳,退镜,拔出穿刺鞘,缝合腹壁切口,术后给予肌注缩宫素,辅以静滴抗生素常规抗感染。常规开腹组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常规开腹手术,剥除肌瘤,缝合、关腹。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

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未发生脏器损伤、电灼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切口甲级愈合,无近期及远期相关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下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3]。如何在保证子宫的解剖结构,维持子宫的生理功能的前提下剥除肌瘤,成为妇产科研究的焦点。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应用广泛,但具有对腹腔干扰大,创伤大,增加出血和感染率,腹部切口瘢痕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等缺点。相比之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已经广泛成为子宫肌瘤首选的手术方法[4]。笔者认为术中减少出血及止血尤为重要,出血不仅会加重创伤,影响手术视野,干扰操作,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并影响创伤愈合,出血主要来源于肌瘤包膜和肌瘤基底部,因此术中处理这些部位时一定要注意,在手术中一定要理清子宫壁解剖层次,切开包膜时可以采用双极电凝做局部全层电凝止血,肌瘤剥除时,要仔细分离辨认肌瘤基底,基底常常是肌瘤血供的必由之路,彻底电凝止血后,才能将其切断。

鉴于近年来,子宫肌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呈现发病年龄提前的征象,因此各个医院都加强了妇科筛查,导致子宫肌瘤诊断率高、手术切除率高。子宫肌瘤是依赖雌激素的子宫良性肿瘤,随着体内激素的变化而产生、生长、萎缩,因此并非所有的肌瘤都需要治疗,有的只需要药物控制,一般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回落,肌瘤常自行萎缩[5]。因此,子宫肌瘤的治疗并非是一经诊断就必须药物、手术治疗。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也要因人而异。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症状,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婚姻,生育状况以及患者周身情况等全面考虑,使治疗个性化,更有针对性,达到既解除患者的病痛,又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观察定期体检;对症状轻、近绝经年绝、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可以药物保守治疗;而手术治疗的指证一般为:(1)月经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2)严重腹痛、痛、慢性腹痛、有肌瘤蒂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3)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4)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5)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有恶变。对于一经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要作定期复检,视其症状体征选择治疗方式,鉴于肌瘤常复发,要加强对治疗后的患者的随访[6]。

随着对子宫肌瘤病理生理的不断研究,以及手术仪器设备日益更新改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技术日益成熟和改进,对患者子宫解剖结构及生理机能影响也逐渐减小,更好的解除病患。

[参考文献]

[1] 郎雁,王燕,段洁,等.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863-864.

[2] 王天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58例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114-115.

[3] 陈丽静,谭洁,吴群英.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疗效分析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2012,28(23):2922-2923.

[4] 买妮沙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38-39.

[5] 赵灵芝.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97.

[6] 张红,朱彦玲,赵丽杰.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2(6):354-356.

(收稿日期:2013-07-12)

上一篇:浅谈数学合作学习培养策略 下一篇: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