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助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13 05:48:37

民间助学的思考

“为了山区孩子们明天的幸福,为了山区贫困的民族同胞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尽一份绵薄的力量!”这是摘自OFS志愿者团体网站上的一句话。

OFS――“我们的自由天空”(Our Free Sky)是一个公益助学组织,一个热血的团队,像这样的团队,仅在西部地区的成都就有数千家,他们就像一个个正能量的创造基地,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面对如此众多的“助学正能量”,能带给教育怎样的帮助呢?我们该怎样去凝聚、整合、放大、传播出去,以使之能更有效地推动教育的发展?

民间助学能否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今年全国“两会”精神告诉我们,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将是今年,甚至以后一段时间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关资料显示,虽然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了因贫困失学的现象,但由于地区及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不均衡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尽管国家已经或即将出台新的一揽子计划担当了绝大部分助学责任,但因救济对象、项目数量众多,仅以国家的财政拨款,还远不能满足需求。如何更快地实现“教育均衡”呢?

有社会学专家表示,民间的捐赠可以为国家“均衡”计划提供给力的支持。其有力证据是:“在美国慈善捐款占GDP的3%以上,而我国目前的慈善捐款还不到GDP的万分之五。”他在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几次灾难中爆发的民间力量中看到了希望,认为社会财富积累的量,有条件让慈善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记者把上述观点转述给多位教育界人士时得到的一致回答。四川省广安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孙凯表示,最近几年该市教育基金会很少收到来自民间的助学捐款。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游忠山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虽然他们每年都会收到一定的社会捐赠和个人对贫困生一对一的帮扶,但却是偶然的,“不具备连续性”的。

尽管如此,对于教育人本身来说,还是希望有来自民间的力量来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孙凯表示,虽然他们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厚着脸”到各企业去“化缘”,来帮助贫困学生上学,来自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的助学资金已经完全解决了各个阶段的学生上学问题,“去年广安市仅发到学生手上的现金都有2亿多元”,但对于乡村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现代化教育设备的购置等方面仍然有较大缺口,如果有民间资金的帮助将会大大加快教育均衡的脚步。

而来自民间助学团体的爱心人士对此也表示出了乐观的心态,他们认为,民间的助学将是国家助学体系的有力补充,不仅在“钱”方面能锦上添花,还能从精神层面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带来自信。“来自陌生人的直接帮助,能让受助者更真实、直接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原动力。”来自成都的爱心人士吴小姐坚信,“民间助学将对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一种隐性的作用。”

也有爱心企业的负责人曾表示,受助的人在脱离困境之后,更容易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他们是最能体会社会互助重要性的一群人。他们会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整个社会,也会更主动去推广这种行为,使更多的人获得幸福。

如何凝聚民间助学正能量?

对于民间助学与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讨论,也有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是一种不切实际、自娱自乐的论调”。但不可否认,民间捐赠是助学资金来源的组成部分,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捐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完成学业。

令人遗憾的是,民间助学的力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与放大。成都某公益组织成员宋先生说,一方面,很多中小型公益团体面临着找不到合适的资助对象,而跟风性地云集于四川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多则十家,少则三四家到一个学校的混乱局面;另一方面,有的小规模公益团体还会因为资金量小而受到一些地区的拒绝。

像宋先生这类想做公益,而资金量又不大的人群,就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局面,“自己做,形不成规模,大的基金会又看不上”。因此,宋先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厅、教育厅等能够统计出一个“需助名单”供民间公益组织和个人查询,以便众多公益组织合理安排助学活动或物资。

“而最尴尬还在于身份不明和法律结构模糊,使得许多公益组织不敢大量募集资金而限制了发展。”宋先生对此非常的痛心。他说:“公益助学其实就是慈善,很大程度受限于我国整体慈善事业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的慈善事业是门槛很高,登记严格,但登记监管力度又不够。这不仅造成慈善事业发展的活力受到影响,也容易使有意做慈善的人望而却步;慈善事业相关的立法滞后,也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慈善组织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务制度不透明、资金运用效率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对此,有关人士呼吁,官办基金会要去行政化,提高效率;政府应逐步缩小对慈善组织的参与力度,要引导、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广泛、自由的发展空间,让慈善组织真正独立承担起民事责任;降低门槛,解决民间慈善基金会登记注册难的问题,让民间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登记为公募基金会,适度竞争,激发活力。

宋先生希望,国家能够早日把慈善立法提上日程,尽快出台《慈善法》,给公益助学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对此,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孔军也表示,国家应该在慈善事业方面多些“价值引导”和“政策激励”,以推进慈善文化向深层次发展。

同时,也有社会学者呼吁,媒体应该对公益助学多做宣传,引导大众树立现代慈善理念,让大多数普通人行动起来,加入助学行列,鼓励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相信大家对这段送给91岁高龄的“五保”老人刘盛兰的颁奖词都不陌生。老人的故事感动了全中国,但老人给我们的“问卷”,不知有几人思考她的“提问”,我们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Tips

中国慈善十大问题

1.过分依赖海外基金。中国每年的捐赠大约有75%来自国外,15%来自国内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美国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5%的捐款来自民众。

2.慈善基金积累数量有限。2008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量接近一千亿元。美国每年的慈善捐款通常在3000亿美元以上,最高时曾达到6000亿美元。

3.GDP占有率低。在美国,慈善捐款占GDP的3%以上,而我国目前的慈善捐款还不到GDP的万分之五。

4.NGO(非政府组织的慈善等公益机构)数量少。中国NGO由2005年的28万多个增加到34.6万个。美国早在几年前就有120-140万个NGO组织。

5.基金公开透明度不够。一次网上调查显示,48.3%的人认为慈善机构的渠道不够通畅;70.5%的人认为募捐缺乏透明度;41%的人认为强行摊派较多。

6.企业组织参与度不够。调查显示,国内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这就是说,中国只有1%的企业曾经参与捐赠。

7.平民慈善参与度严重不够。由于经济发展,社会习惯的不同,资金的来源也大不相同,中国每年的捐赠大约10%来自平民百姓,而美国则是88%来自个人。

8.人均捐献额度极低。2000年我国的人均慈善捐赠不足1元人民币。中国2002年人均捐赠是0.92元人民币;而美国,2002年的民间捐赠人均约400多美元。

9.行政色彩浓厚。现在我国国内采取的募捐方式往往是应急式、运动型的,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10.富人捐献占比低。2004年,中国国内入榜的135位富人慈善家共计捐款9.85亿元,约合计1亿多美元。而2000年至2004年,美国50名最大的慈善家捐款总额是650亿美元。

他山之“慈善”

美国:富翁愿把财富90%回馈社会

2006年,世界第二大富豪、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公开表示,从当年7月开始,他将逐步把其财富的85%捐献给五个慈善基金,根据当天市值计算,巴菲特捐出的股份价值370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同样,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把财富的90%回馈给社会。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发生后,民众自发捐款,短期内即募集数百万美元,使赔偿受害学生不需要政府拿一分钱。

欧洲:五分之四的人经常做善事

根据世界知名杂志《经济学人》的计算,按慈善捐助占GDP的份额来排名的话,全国慈善捐助排名第一的国家是荷兰,其次是瑞典。在欧洲,尤其在瑞典、丹麦这样的北欧国家,差不多有五分之四的人经常做慈善捐赠。

香港:慈善捐款税收额度可减免

在中国香港地区不少热心公益慈善的企业家都拥有一个“太平绅士”的称号,这是政府对促进社会慈善事业而作出的其中一项鼓励政策。而在香港,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款是与纳税相挂钩的,慈善事业捐款可以根据有关法律细则给予税收方面的额度减免。类似的政策在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有政策法律规定。

上一篇:城市道路照明应实施绿色环保 下一篇:人师是教育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