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13 05:21:09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学古诗词教学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整体水平,尤其是高中古诗词教学,更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任务。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分析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内容和观点仅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 高中古诗词 存在问题 教学对策

中华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古诗词犹如浩瀚大海中那最明艳的朵朵浪花。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古诗词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教学地位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高中语文教师发扬和传承古诗词的精华是责无旁贷的,可如今大多数语文教师古诗词底蕴不深,对古诗词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等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如很多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依然是“老三步”即作者、翻译和背诵。有的教师为了应付高考,把一些题材类似的古诗放在一起讲解,但这样教学破坏了古诗词的美感。其实,古诗词的美就美在炼字上,而多数教师只讲古诗词的翻译,只注重学生对字面的理解,却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

2.学生方面

就教学现状看,大多数高中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他们错误地认为古诗词单调、枯燥、难理解。在学习时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得混乱,错别字等现象频频出现。另外,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学生只是夜以继日地背诵一些考试范围之内的名言名句,对古诗词的名句名篇都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原因导致学生不愿读古诗词、不愿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自主分析、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逐渐下降。

3.教学方面

(1)重串讲、轻吟诵。在教学古诗词时,很多教师并没有明确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把古诗词依然当做文言文讲解,进行字词的解释甚至是翻译。这样的教学方法把古诗词的美感“讲碎了一地”,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词,吟诵是必然的途径。

(2)重传授、轻感悟。古诗词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很难理解其内涵。而教师往往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该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等。这样学生很难从古诗词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很难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这样的教学只是让优秀的学生变成被动的课堂记录者,让学困生变成课堂的“游离者”。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1.以读促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生整体感悟古诗词的基础,还是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关键。所以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多读,在读的时候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比如首先教给学生按节拍读古诗。古诗词在读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节拍,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都要按照自己的节拍诵读,如2/3节拍、4/3节拍、2/2/3节拍。其次,读出韵律。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注意诗的节奏和韵律,重视重音字、停顿、节奏、速度、语调等要领。这样,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词的内涵与魅力。

2.鉴别赏析

古诗词表情达意,在抒发感情时,有的是直接抒情,有的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反写他人等。常用夸张、比拟、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凝练简洁,意境深远。教学时教师宜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感悟,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首先,从抒情角度鉴赏古诗词。在此只举古诗词中情景交融的鉴赏,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一般来说乐景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如花红柳绿、鸟鸣、日出等。而哀景则是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如日落、花落、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在孟郊的《登科后》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用“春风”、“春花”写乐景的。在杜甫的《蜀相》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哀景。

其次,从炼字角度鉴赏古诗词。指导学生从精妙的字词中欣赏古诗词,让学生学习古诗词准确、形象、简洁、凝练的语言,体会它的语言美。例如2014年全国语文高考卷中,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中的“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不仅语言美,而且意境美,可引导学生赏析。诗人用一“过”字表示雨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同时,“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凸显出,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随”字简洁,随山转折,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令人遐想无限,一“过”、一“随”真可谓是意境深邃,妙不可言。

再次,从修辞角度鉴赏古诗词。比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就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易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响彻云霄。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另外,古诗词中常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修辞角度学习与欣赏作品,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趣味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这一点。由于当今社会,古诗词在生活中出现和运用的几率比较低,报刊书籍、影视网络对古诗词的运用有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习古诗词,老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进行古诗词背诵比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牢记古诗词,这符合考试要求。其次,将古诗词改编为课本剧。比如,《长恨歌》、《孔雀东南飞》都比较适合改编为课本剧。在改编课本剧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词的主要思想及情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不能为了高考而教,而要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着手,做到趣味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爱上古诗词。

参考文献:

[1]巴瑶.鉴赏古诗词的炼字艺术[J].基础教育参考,2011(14).

[2]刘早霞.浅议古诗词的诵读方法[J].文学教育,2010(03).

上一篇:浅析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应... 下一篇:关注孩子的“插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