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源于激励与关爱

时间:2022-10-13 02:06:14

摘要 如果把学优生比作是玫瑰,那么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就如山谷里的野百合。其实野百合也一直渴望着阳光与雨露,只是它被人暂时遗忘在了山谷里。

关键词 班级 自信 激励 关爱

小周,是我班上的一名学生,他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经常忘带书本作业,常常一个人傻傻地发呆,傻傻地笑,上课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坐姿不端正,写字也不认真……但他很诚实,而且聪明善良、有爱心。从一年级我就开始担任他的数学老师,现在他已是个四年级的学生了,他的身上已找不到刚入学时孤独无助的影子,浑身上下充满了自信和阳光。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改变,那是老师的鼓励与激励给他带来了自信!

一、爱心和耐心肩并肩

记得小周刚入学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下课也不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没事时总是喜欢咬手指头。后来我打听到,原来他生活在单亲家庭,没有妈妈,爸爸整天忙工作,对他也很少关心,仅仅让他吃饱穿暖,至于交流更是谈不上,所以他显得特别孤独。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经常在课后假装无意地抱抱他,陪他聊聊天,但从不问起他的家庭。开始时他显得很拘束,渐渐的,他开始主动地拥抱我,像个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一样,主动地跟我讲起他的家庭,他的生活。在课堂上,总会看到他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无意中我还发现他不再咬手指了,我几乎从来没指责并纠正过他这个坏习惯。现在的小周再也不是那个躲在角落中呆呆发傻、被老师叫起来无动于衷的男孩了。

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和良好的集体内聚力,是学习者感受学习意义的重要方面。从这件事中我也感悟到,孩子是需要亲情来抚慰的。当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时,他害怕自己独自承受,更害怕老师家长偏激的呵责,害怕同学的嘲弄,所以他们选择了掩盖。当有一天我们发现孩子的这些毛病时,孩子已成了习惯了。所以,当我们不停地指责孩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是怎么做的?我们把一顶顶光环送给那些学优生的时候,我们对所谓的学困生做过什么?

我建议老师们也学学孔夫子,来个“一日三省”:首先,问自己,我们到底在关心孩子什么?是分数,是快乐,还是孩子身心的健康?再者,问自己,是不是带着笑容给孩子上课了?最后,问自己,有没有真心地给孩子一个表扬、一个拥抱?这些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反馈,在心理学上成为“强化”,强化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业动机,尤其是小学生,常常在强化下焕发起学习的劲头。如果我们长期坚持做到了,相信孩子们也会给我们一个丰厚的回报。

二、尊重比成绩更重要

每次发卷子的时候,我都会让发卷子的同学没有表情的发下去。有人会奇怪,为什么发考卷不能有表情?其实很简单:发考卷的孩子看到一份好成绩时会不由自主的流露出羡慕赞赏的表情,而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则会流露出同情的表情,这样会让成绩不好的同学感觉压力很大。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不同,但他们各有所长,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他们到了现在的年纪应该懂得怎样去保护别人的自尊心。所以我让孩子们轮流发卷子,面无表情的发,这样每个人都学会把尊重别人放在成绩之上。老师不仅要自己尊重孩子,还要教育好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这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因为尊重,我从不会训斥孩子,遇到问题会和孩子们和颜悦色地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一直在被尊重的环境中长大,他自然而然地就会自尊自爱,同时也给予他人尊重。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对学困生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实效。

三、学会表扬和夸奖

现在的老师都知道适时的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对于一些好学生,老师的表扬随手可得,但对一些相对差的学生,怎样的夸奖才能真正打动他们呢?这是许多老师都头痛的问题。

就拿小周同学来说,他的自理能力很差,学习成绩也不好。一次数学考试不合格,我把他叫过来表扬了他,我说虽然这次你没合格,但我看出来,你考前已经用心看书做过充分准备了,因为你比上一次考试进步了很多,只要你继续努力下去,相信下一次你一定会考合格。当时我没有把对他的要求定的很高,担心目标太高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他如果达不到会陷入沮丧和自我贬低之中。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又进行了一次测试,小周得了80分,我适时地表扬了他,夸他聪明。他红着脸对我说:“老师,其实我很笨的!”后来我在想,我对小周的表扬用“你真聪明”是不合适的,因为一个人的聪明与否孩子自己是无法改变的,他今天取得的成绩不是聪明得来的,而是通过努力认真做到的,我应该表扬他认真准备的行为,对他肯付出的行为进行赞赏,不能单单去强调他考了一个好成绩这个结果。其实当时小周的“我很笨的”已经告诉我,他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是要靠踏踏实实的努力才能得到的。所以说,表扬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表扬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生长在山谷里的野百合同样享受到最无私的阳光!

上一篇:善待胆小的学生 下一篇:逐步深入,有序呈现教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