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制的制度缺陷和制度创新

时间:2022-10-13 01:02:33

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制的制度缺陷和制度创新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不足和一些外部原因,导致其从金融市场上获得资金的方面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的担保体制,解决融资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纵观整体,信贷市场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是形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需要培育信贷市场激励机制。而中小企业自身制度安排缺陷是形成其信贷融资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因而必须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相关制度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实践起步于1992年。由于我国银行体制的原因,担保机构和银行不能密切合作,担保作用有效发挥收到不少限制。2002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大量担保机构开始出现。现阶段,我国的担保业已初步形成行业规模,并且呈现出三种趋势,即:资金来源多元化,担保机构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出现担保品种多样化和机构多功能化的苗头。中小企业信用征集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担保人才的缺乏,国家政策法规的不配套,政府的干预较为严重等都是担保机制存在的缺陷,我们应认真探究制度缺陷,制定新的发展思路,对担保制度进行创新,以推动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制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本文针对担保机构的制度缺陷和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做简要分析。

一、信贷担保体系的制度缺陷

(一)信贷担保机构必要的机制缺失

1.缺少风险分散机制

在我国,一般说来银行不愿承担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把担保风险转给担保机构,造成风险集中于担保机构的状况,而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担保,也同样追求100%的安全,故经常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但实际上中小企业需要贷款担保的根本原因本来就在于它们规模小,自身信用不足,既无恰当的担保品,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这使得风险集中于中小企业自身。这种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的状况使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商业性担保机构则主要依靠高额的担保费。据调查,在我国担保机构平均按担保金额的2%~3.5%收取担保费。而在国际市场上大多数国家的担保费率仅为单笔贷款额的1%,但无论是政策性还是商业性担保机构都存在分散出资,资金来源单一且大多数为一次性出资的状况,缺乏必要的资金补偿机制。

3.政府监督机制缺失

政府对担保机构的监管约束不够。虽然大多数地方政府对担保机构经营加以干预,但是对其却缺乏监管。 这不仅引发道德风险,还降低了银行参与中小企业融资并对其进行担保贷款的积极性。这些情况都使得作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桥梁的信用担保机构的持续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二)信贷担保机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1.与银行的合作不够深入

现阶段我国担保机构与银行的联系和合作还不够密切。其原因主要是较多的商业银行只愿意与担保机构“利益共享”而不愿与其“风险共担”,很多商业银行因担心承担风险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即使有担保机构担保的情况下也出于对担保机构的不信任而谨慎合作,导致担保机构无法找到长期合作的银行。

2.与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

很多担保机构只注重做好企业担保贷款的前期准备,而不注意如何完善服务和进行贷后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存在着不紧密的现象,贷前不能及时了解企业贷款担保的需求,贷后也没有密切关注企业的运转情况,这不仅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也使得银行对顺利收回贷款缺乏信心。

(三)信用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管理欠缺规范

我国存在政府干预担保机构营运的情况,但是它仅仅干预担保机构的经营而缺乏监督,很多担保机构内部缺乏有效管理,对担保风险的控制,担保数额的确定等都没有做出相应规定。对担保贷款项目的审查不够严谨规范。有些项目难免出现人情担保,手续不全等情况。

2.担保法律制度不健全

担保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目前为止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我国于1995年颁布了《担保法》,为信贷担保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但是由于没有实践的检验,相关规定还不够严谨和全面。对许多问题法律还没有做出相应规定。

二、信贷担保体系的制度创新

(一)完善健全已有的部分机制

1.完善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机制

(1)担保机构本身要对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

目前我国信贷担保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担保机构首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和完善防范控制风险的机制。比如可以尝试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建立风险的预防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让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相互监督和约束。三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预留风险准备金或做好坏账补贴,通过各种财务手段控制并化解风险。四是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尝试让民间资本加入各种类型的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行,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五是要丰富担保品种和各类业务。

(2)其他外部部门也要对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因此仅让担保机构独自努力是不行的,还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等外部力量来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一是要建立协作机制。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间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和配合,建立密切的联系网络。对业绩突出、制度健全、信用较高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协作银行要切实分担一定比例受保企业信用风险,并且在交存保证金、放大倍数、贷款限额等方面营造宽松环境。使二者更好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二是要建立补偿机制。可以通过设立扶资金,实行损、坏账补贴或者将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的方式对风险进行预估,对损失进行补偿。三是建立再担保机制。再担保机构的参与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从而将担保机构的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2.健全信用担保行业自律和政策法规

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我们应抓紧修改《担保法》等有关法规,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有关内容,或依据现有的《担保法》,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条例,规范信贷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行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国家信用保证制度,信用担保协作银行制度,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制度等。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建立促进发展的相关机制。

1.建构多元化结构的担保体制

当前,我国建立的是以政府为主要出资人的信用担保体系,许多研究表明其它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的多元投入可以增加担保机构和信贷市场的活力。所以要增加商业性担保机构及互担保机构的数量,这样不仅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更能使市场充满生机。

2.建立绩效评价补偿的激励机制

政府部门和评级机构应制定规范的标准和程序,并定期对信贷担保机构的经营情况和实际绩效进行审核和评价。对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且营运情况较好的给予奖励,而对出现风险和存在不规范行为的机构给予惩罚。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担保机构整体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

从建立金融体系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要该加快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它们相对国有银行针对性强,效率高,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更占优势。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会促使信贷担保机构的担保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另外要稳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信贷利率的开放可以在宏观上节省社会的担保资源。第三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这有利于银行对有能力还贷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也有利于担保机构扩大服务对象,发挥担保效用。

4.建立信用担保行业协会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信用担保行业协会的方式将担保机构联合起来。这可以给各担保机构提供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平台。担保协会的建立可以使担保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充分共享资源,从而提高效率,获得利益。这样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便于主管部门协助担保行业的各项工作从整体上对其进行监督。

5.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有良好的企业信用制度才会有健康的信用担保体系。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建立以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企业信用体系,其次是建立社会信用调查评估等中介机构,然后政府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开展对担保市场的清理整顿,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要严惩使用虚假信用信息的企业和中介机构,杜绝信用欺诈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最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本身要增强信用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信用担保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担保机构既非贷款需求方,亦非贷款供给方,所以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信贷缺口。我们要将尽快行动,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信贷担保制度上进行创新,让信用担保体系更加健全。这样一来,不仅使信贷担保行业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更能使其本身做大做强,从而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顾海峰.金融交易中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外部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

作者简介:肖畅 (1991-),女,安徽合肥人,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上一篇:从《子夜》看中国证券市场 下一篇:贷款决策的流程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