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10-12 09:32:00

浅谈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得到进一步明确,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学习和任务型活动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已为广大英语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难尽人意的低效现象。为此,本人特指出这些现象,并就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

1、学生合作不主动 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而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合作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2、学生参与不全面 有的学生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而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这些原因,使得教师难以调动学生人人参加。

3、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一等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致使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就容易失去兴趣。

4、学生角色不明确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加上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二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而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分地让学习困难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5、教师评价不全面 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要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基础,但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集中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对个体的评价和奖励。而小组合作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最终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如果教师在评价合作学习时,不把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地结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课堂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效率的建议

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教师要改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进行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等新理念,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此外,教师还要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在合作学习的分组指导、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总结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使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因此,本人认为,高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小组人数的确定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研究设计。就我国中学课堂座位排列的一般情况来看,安排4-6人一组为宜。小组规模小些,既可以保证人人有机会,又可减少腼腆学生的拘谨示感。

2、小组的构成 英语课上,教师要允许学生临时调换座位,以便学生能够“类聚”而畅所欲言;鼓励男女生混编,以调节某些话题的气氛;提供多个可谈论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话题的兴趣自行组合。

3、小组成员的角色 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主持小组讨论,确保每个组员均有发言机会,而且保证全过程使用英语表达。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用简洁语言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然后拟成提纲交给报告员。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先向本组陈述讨论意见或结果,然后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

4、讨论话题 设计讨论话题应该考虑其趣味性和拓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所选话题应是学生很感兴趣并乐意参与的话题。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多角度的话题并考虑合适的人员组合。一般来说,教师应让学生自由选择课文中的有关角色展开对话和讨论,若能设计出对课文原意有创新而且可谈论的话题,则最佳。

5、启发与提示 启发与提示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要素之一。学生愿意说,往往是由于他们有话可说。因此,教师应该做到:⑴设计的话题应与所学课文的内容相关,话题以有趣、新颖为宜。⑵在课文学习中或学习之前,配发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学生有可供模仿或运用的语言材料。⑶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由教师给出提示词语,让学生根据所给词语形成小短文。

6、教师角色 通常情况下,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以免有些学生由于教师在场而拘谨。当学生不会表达某个词语时,教师可及时给予提示;还可在学生讨论即将结束时,迅速浏览记录员的报告提纲,必要时稍作指点。因此,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旁听者或帮助者的角色,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所布置任务,不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7、教师评价 适当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十分有利,教师要认真倾听小组的报告,还应让全班学生认真听,这对学生是种无形的鼓励。在听时,教师不要因为纠错而打断报告员的报告,频繁纠错,只会使学生灰心丧气,而应在学生报告时记下语言错误,然后挑出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加以解释,其它问题可放到教师总结中去讲,教师应多从正面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在任何情况下,教师对于任何学生的报告,都应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要善于发现各个报告的可取之处,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紧张感可逐渐消除,学生的自信心也可逐步增强。 总之,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低效现象就会减少,教学效率就必然会提高!

上一篇:函数对称性的研究 下一篇: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