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或有事项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异同

时间:2022-10-12 09:13:08

浅析或有事项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异同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企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面临的新问题也逐渐增多,比如票据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债务担保等“或有事项”。本文主要论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对于或有事项的规定的不同。

关键词:或有事项 我国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

从我国制定“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基本内容来看,已经与“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相对应的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事项和或有资产》(以下简称IAS37)基本接轨。比较两者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制定时大部分的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整体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但是有些项目跟据实际情况,的确难以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那么就只能跟据我国国情,体现了中国特色。会计准则走向国际,与国际接轨,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我国企业参照国际准则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而沟通中外相关的财务信息,从而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通过“或有事项”在定义、会计处理原则、确认、计量等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

一、定义方面的不同

在我国的《准则》中是这样定义“或有事项”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对此,国际会计准则中未涉及。从我国的“或有事项”的定义上来看它包括三个特征:

(一)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这种状况是由企业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是一种资产负债表日的客观存在。它对企业能产多大的影响,是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这些都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件来证实,现在是不能肯定的。

(二)或有事项的结果不确定

首先,或有事项是否会发生是不确定的。比如为其它企业承担债务担保,如果被担保的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则担保企业将负连带的偿还责任。对于提供担保的企业而言,这项担保引起的连带责任是可能发生的,构成了或有事项,但是这个连带责任是否需要履行,在最初担保协议达成时是不确定的。其次,即使能够预料到或有事项会发生,但是具体的发生时间或者产生的金额都是无法预计的。

(三)只有未来发生的事能确定或有事项的结果

或有事项在发生的时候是难以证实结果的。只有未来的不确定事件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导致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消失。

二、会计处理原则方面的异同

我国的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处理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包括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具体内容是指:对于可能的费用和损失要充分预计,而对于可能的收益不能做出预计;对不不同重要性的或有事项要有区虽的处理和对待,根据可能发生的金额的相对大小或者概率来判断或有事项的重要性,对或有事项按照确定程度来分别处理,分有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极小可能等几种情况;对于影响决策的信息,如果会计报表中的项目反映不出来,则要披露在附注中。当事项的法律形式和经济实质不一致的时候,应当根据该或有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而不是根据法律形式。

三、或有事项的会计计量方面的不同

只有正确认识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才能准确和熟练的按照准则中的规定处理或有事项。美国的准则将这种“可能性”分为三个标准:很可能、尚有可能、很少可能。但是具体的这三个概率的标准并没有明确说明;IAS37也没有对或有事项的可能性分类和概率情况明确说明;加拿大将可能性大体上分为四个层次,具体为:95%一100%对应可合理确定,50%一95%对应很可能,5%一50%对应有可能,0%一5%对应极小可能。我国的会计准则基本上借鉴了加拿大的研究成果,只是“可能性”的分类名称有些不同,概率区间都是一样的。

(一)或有事项的确认

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应当在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作为预计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

(1)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是企业的现时义务,而不是潜在的义务。

(2)义务的履行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个可能性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

(3)导致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的计量。虽然或有事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现时义产生的金额也是不确定的,但是能够合理的估计。

(二)或有事项的计量

我国的计量对象是由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而IAS37中规定的计量对象是准备。从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上看,我国的规定与IAS37是基本相同的,只是略有区别。我国的准则把最佳估计数分为了两类,一类为对应的义务支出存在特定的金额范围,另一类为对应的义务的支出不存在特定的金额范围。IAS37没有这种分类,但是对确定最佳估计数解释的很详细:“结算现时义务所要求支出的最好估计,应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结算该义务,或在此时将该义务转让给第三方而合理支付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日结算或转让义务通常不可能发生或是发生的金额不可能异常大。但是,企业为结算或转让该义务所要求支出的最好估计。”而《准则》只规定了最佳估计数应是能代表最可能发生的支出金额,没有提供“将义务转让给第三方而合理支付的金额”这样的估计途径。

四、结束语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较之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如果我国的交易事项与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而且两者所处的环境相同,对于这类交易事项,我国应当积极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准则进行补充完善,并逐步缩小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增加相互之间的共同之处,从而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的目标,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国际间具有通用性和可比性。

参考文献:

[1]郑军.我国或有事项会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上一篇:对企业改扩建项目会计核算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医院财务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