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时间:2022-10-12 08:02:43

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单靠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和意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合作、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能主动地观察、探究、想象和创造,从而推动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培养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方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1.营造学习、思考的氛围,促进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如:教师出示教学内容《障碍跑》,以《勇敢的小红军》为主题,学生思考、讨论后设计出“红军出发”――用各种方式的走、跑通过障碍;设计“红军跋涉”――用跨越、滚翻、平衡、躲闪等进行“淌小河”、“过草地、封锁线”;设计“胜利会师”――载歌载舞欢庆。这节课围绕思考――设计――探究――展示――互评等方面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创新、合作的能力。2.通过创设具体鲜明的主题情境氛围,如故事导入或制造紧张气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3.采用体育比赛、专题讲座、运动队训练、师生竞技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健康意识。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公平竞争、适应环境的良好素质。4.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能力。说设想、说方法、互相评价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和学习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时加入教师语言或非语言的鼓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信心,知识的掌握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供平台 自主运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首要金科玉律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唤起自豪和自尊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提供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创造思维的空间,少些干预,多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的天地。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及自身需要,尽量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教材内容,如篮球、足球、羽毛球、韵律操、舞蹈等社会体育内容进课堂,同时还要增加选用教材的比例,使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挖掘教材的娱乐因素,将一些诸如实心球、耐力跑等枯噪乏味的教材内容以游戏、竞赛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比赛等,教师也以指导者、裁判、同学等角色融入其中,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第三,下放指挥权,让小组长或体育骨干按自己的意愿组织练习。如在一次耐力跑教学中,教师只布置距离和练习要求,由各组制定跑的方法。结果人人献计献策,自然地形跑、障碍跑、越野跑、对抗练习跑、让距跑等各种跑法层出不穷,出现了热烈而欢快的场面,平时那种松懈、偷懒的现象也不见了。第四,进行创编学习。如:在《绿化祖国》游戏中,让各小组探讨设计方案,有一组创编出“打捞水葫芦”的方案,从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组织和创新能力。学生也从运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体育产生热爱之情,并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课堂上让学生练习时积极主动、创新求趣,张扬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3.感受自主 探究问题

3.1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对某些练习,采用一些让学生先练习、体会的办法。当学生练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是先提供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各自发表见解、分析原因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如在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的教学中,对有些学生传球不到位的现象,让大家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有学生问:“为什么我的传球用不上力,传不远?”有学生说:“是传球时的手型不对。”“是全身没有协调用力”“是手腕没有用力”等等。还有的学生说要多练习,提高传球的动作质量;有的说要增强上肢力量等。探究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通过总结归纳,适当点拨,让大家根据刚才讨论中提到的方法再去体会练习,并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如此循环反复,学生不仅体验了掌握知识技能的乐趣,还体验了掌握知识、发现问题、探究学习的乐趣,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2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解决问题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却又比较容易发现别人的毛病。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建立多个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使学生形成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共同探究的合作学习情境。如在障碍跑过程中,教师让各组在规定的距离内,根据提供的障碍物,自己设置摆放位置和难易进行接力比赛。学生首先在障碍物的安排顺序上提出各种不同设计,然后在尝试和实践中不断发现练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小组成员通过相互质疑和探讨,在思维的碰撞下达成共识。学生从尝试练习到提出问题,由相互质疑到解决问题,使整个学练过程在探索中获得发展。又如在技巧等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练习中,让学生以友伴组合的形式分组。由于小组成员平时关系比较好,基础差的学生不怕出丑敢于表现,基础好的学生乐于保护帮助不厌其烦,大家敢想、敢问、敢讲、敢练,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4.真诚赏识 促进发展

学生是有情感、有性格的人,同时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奥斯古德和塔南鲍姆建立的关于认知态度与志向的理论认为:老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与老师的评价保持一致。两个能力相近的人,他们所获得的成绩好坏,往往取决于受到激励的程度,虽然有时老师的赞美和表扬超出了他们的实际水平,但他们会朝你赞美的方向努力,时间长了,他们渐渐地成为你所期望的样子。

4.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善于捕捉学生在练习中有意和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创新闪光点,不把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的学生视为调皮捣蛋而加以批评指责。如在一次“喊数抱团”的游戏中,针对学生违反游戏规则的举动,在罚与不罚的处理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辩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最后创编了“数脚”的新游戏,游戏也因此更具有趣味性。教师勇于让学生对教学质疑,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和潜能的发挥。

4.2形成宽松的学习氛围

这里包含二层意思,一是在教学中尽量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我能行。如:我班有一位女孩,每次体育课有跑、跳项目她都往后躲,我了解后得知她是因为自己偏胖,怕同学取笑,因此望而生畏。我就找她谈心,鼓励她能行,一段时间后的她在体育上不管什么项目都积极、大胆参与,对运动非常有兴趣,并且还养成了课后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这个例子,我体会到:“赏识是成功的教育”。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耐心、有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教师的宽容,即使学生有误,学中有错,教师也应表扬鼓励为主,用诚心、热心、耐心地帮助他们。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暂时的不理解、不会做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的。

在体育教学中要从学生健康、兴趣出发,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应该多给学生自由与宽容;多促进自主学习;多给学生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让学生在运动中热爱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寄居”爱情的美丽外 下一篇:执着成就梦想 专注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