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探讨

时间:2022-10-12 07:43:54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探讨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我国正在不断的进行城镇体系化建设。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时,我们要不断的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使建筑设计规划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希望能够就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人本思想

一、前言

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强调人的利益,强调公众的利益,因此应该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以此才能保证建筑设计能够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利益。当然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发展,不断的研究,进而能够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上得到实现。

二、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1.显示建筑美丽。人类社会都是以独特的方式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聚落和城市建筑文化模式的,这些模式一方面反映了生态系统、技术水平、生产和产业方式,以及特定观念形态的潜在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普遍的继承性及其与特定形式的关联。建筑的乡土性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比物理性更深层的存在,它主要是通过当地的历史发展过程所形成的有关组成空间物质要素特色反映,与当地居民有很多感情牵连事物的会意和联想,从而在思想上引起共鸣,因熟悉而产生亲切感,使人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2.建筑的空间尺度

(1)城市尺度。是指城市区域环境中,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山体、水系、天空、绿地、广场、建筑、道路、桥梁、大街小巷等)之间的空间比例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高层建筑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体量巨大、高度高,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有重大影响。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有利于形成优美良好的天际轮廓线强化城市景观。

(2)街道尺度。是指临街面各构成部分(建筑、景观、绿化、小品等)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对街道行人的身心感受。这是对城市环境及建筑的近距离感知。临近街道的建筑尺寸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

(3)建筑尺度。是指建筑物各构成部分(建筑主体、裙房、屋顶等)的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均衡是建筑尺度的重要原则,一个造型美观的建筑应处理好建筑主体、裙房、屋顶等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使整栋建筑简洁明了、整体和谐。

(4)近人尺度。是指建筑物底层部分及建筑物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人们所接触,宜被人们仔细观察和触摸,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寸为基准,不宜过大或过小。对于建筑入口部分及其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5)细部尺寸。是指建筑细部的尺度,主要是指材料的质感、纹理。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塑造建筑,吸引人们去欣赏。

3.住宅设计

住宅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引发了“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种种关系和矛盾。现代的住宅小区在概念设计的初期就崇尚建立“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并重的理想家园。例如珠海淇澳生态住宅设计,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四种关系的生态住宅,即:

(1)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口较密集的中国城市,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城区的边缘或城市中大型公共绿地的边缘,人在生活和工作较便捷的基础上,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大自然。

(2)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在土地资源和能源有限的现状中,适度的建筑密度是有效地共享资源、减少浪费的最佳途径,建筑要尽量减少对地貌及地基的改变,同时,又能保证现实开发中整体效益(包括成本控制和市场回报等因素)的发挥。

(3)人与建筑的关系:无论是建筑提供给人舒适的生活空间,还是人对建筑的建造、管理和维护,都能尽量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自然的环境因素,简单而直接地进行互动。

4.图书馆设计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全球性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使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方式、方法以及图书馆的人文环境等都有了诸多新的要求,现代图书馆的功能也大大扩充。人本思想成为了现代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同样成为“为人利用、因人而存在”的图书馆建筑的灵魂。人本思想在图书馆设计中的实例如苏州大学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关键措施是采用“模数式”设计。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的图书馆建筑的“模数式”设计被认为是图书馆建筑灵活性的象征。“模数式”设计是所谓“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布网”的三统一设计模式。统一层高,即藏书区、阅览区、工作区三者处在同一层高;统一荷载即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阅览室与书库不同荷载的区分;统一布网,即书库、阅览室、工作区都采用框架结构。苏州大学图书馆根据新建馆舍实际情况,在主要读者区采用了“模数式设计,划分功能区的隔断材料主要采用透明玻璃,宽敞明亮,视野非常开阔,目及之处皆是书和读者,令人产生一种读者和书籍交融在一起的非常和谐的视觉效果。

5.医院设计

弘扬人性,表现对生命的关怀,激发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念,一切以病人为核心,创造良好的医院室内环境,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已经成为现代医院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主题。

首先,病人是医院服务的对象,是医院的使用者,因此在医院设计中首先从病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对病室环境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可以缩短患者从家庭到医院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环境的陌生感。例如星沙医院在每个护理单元均设计了病人活动室,在顶层上还在中间部位设计了室内花园。病房内有存放个人物品的壁柜,均设置了卫生间,从人性化角度未设阳台(防止某些重病病人自杀),但又为病人考虑了方便晾晒衣服的地方,且不影响建筑外观,另外还设置了残疾人病房及配套的残疾人厕所,蹲位均考虑为方便病人使用的下卧式。每间病房都不仅能够获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照明,更能使病人看到窗外景致,宜人的环境极有益于病人身心健康。

另外,医护工作人员是为病人服务的群体,也是医院的使用者,因此从医护工作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出发,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设计医护人员的专用通道、电梯、专用卫生间及专用走廊,方便医护人员的活动。随着综合考虑病人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医疗”法逐渐成为21世纪的医疗趋势,医院建筑室内外环境“人性化”设计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三、结束语

在建筑设计中,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人为本,协调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译者伦理初探 下一篇:基于地质单元的油田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