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工城市生活融入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10-12 07:36:55

对农民工城市生活融入问题的思考

摘要: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农民工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模式,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是政策关怀的具体化;是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一方面是户籍身份制度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社会排斥的影响。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生活;融入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01

党的十报告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解决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生活问题,是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然性

1.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

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劳动力价值的低廉性,这种低廉性是由于劳动者就业环境与生存环境的脱离造成的。这种脱离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用以支付生活资料的费用无需由雇主支付费。在很大程度上,农民工纯粹变成了雇主赚钱的工具。所以必须要转变廉价劳动力是优势的观念,一定要提高劳动力价值。那么要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力价值只靠农民工自己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把进城的农民工市民化。

2.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在谈论农民工问题时,很多研究者都把农民工现象看作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进步,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力量。中国实现城市化道路绝不可能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这个多元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已经成为一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从长远来看就是解决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3.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

应当看到,农民工进入城市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城市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农民工犯罪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有关部门调查,城市犯罪中的民工成分已显著上升,对城市社会秩序和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然而,各种规定办法出台过频,相互不配套,管理体系内部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协调,在某些情况下又加剧了原有的冲突。解决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解决好现代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

二、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的主要障碍

1.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受到户籍身份的制约

市场经济虽然瓦解了户籍制度的地域限制,但是,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身份标签及其他制度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消除,“市民”和“农民”仍然是区分社会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笔者认为,农民工身份地位的合法化是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首要问题。农民的身份标签不取消,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就是一句空话。取消户籍身份制度,与公民基本权利相关的政治权利、就业权利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障碍才能真正消除,农民工融入城市后社会地位获得才能得到根本性保障。

2.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社会排斥等制度

据调查,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把他们视为农村社会的精英群体。然而,入城的农民工只能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劳动力,而不是社会意义的公民。在城市社会中,农民工阶层只有经济上提供服务的义务,没有政治参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权利,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化的经济关系,而不发生政治联系、社会联系。可以说,农民工的社会排斥是长期以来城乡户籍身份制度和地域排斥的一种延续,并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制度。

三、如何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要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重要的是使农民工逐步融入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是个人生存和生活的空间,群体归属感的培育也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功能。我国的城镇社区服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民政部的积极倡导下,已经开展了多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6)明确指出:“要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鼓励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增强作为社区成员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发挥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农民工活动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目前,政府要进一步整合管理职能,劳动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密切联合,在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劳动保障问题的同时,积极接受和吸收农民工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当前,我国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就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文化教育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等方式。

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应阶段性解决,防止出现“蜂窝效应”。

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统筹考虑并确立近、中、长期目标及相应的配套政策,避免由于过度短视而留下后遗症。近中期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关键,在于维护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与安全权益,包括平等就业、劳动报酬、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问题;长期目标则是确保农民工可以自由选择平等融入城市或者返回农村,公平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平等参与民主政治以及在精神文化等方面与流入地居民融为一体。同时,政府在制定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具体政策时,要注意防止出现“蜂窝效应”。因此,要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从宏观层面必须先解决好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问题。在具体制度设计上,要设计一定的融入门槛,比如就业上岗关联、职业培训和资格证书等,防止矫枉过正,带来过度城市化等新的社会问题。

上一篇:浅议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构建 下一篇:浅谈海洋法治环境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