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12 07:18:19

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摘 要】通过深入研究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目的在于探索建立合理的学生合作学习组织形式、优化学生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本文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研究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的影响和作用,为新课程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教学一线实践经验和参考资料。

【关键词】合作学习;数学教学;运用

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通过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增加了相互了解,增强了凝聚力。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性,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为新课程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教学一线实践经验和参考资料。

1 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 合作学习活动分组及时间缺乏科学性

在课堂教学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合作”现象,有的小组分工明确,积极互助,探讨的问题很快就有结果;有的小组虽然各抒己见,但毫不在意别人的表达,最终导致信息交流的多向;有的小组组员学习行为懒散,合作意识淡薄,自己不会思考,更不会进行交流,他们所能做的就是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些状况使我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是将学生随意分成一个小组,分配给各小组一个需共同完成的任务,就算是让学生合作了。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这种合作,只能使个别小组碰巧能合作好,而大部分小组则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合作不充分,还有时因为教学进度的因素突然中止学生正在兴奋的讨论,草草做出结论但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

1.2 合作学习过程中忽视了个体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公开课时,往往会出现这些情况: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让成绩差的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以好学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间的分工不明确;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学生参与度不均衡,互无法体现的问题也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常常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扮演着主角,困难学生成了听众,他们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只能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成绩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益比在没有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堂上的获益还少。经常这样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将会更严重。

2 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中的解决策略

2.1 要恰当科学合理地分组

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一般应该是由2─6人组成的异质或同质性小组 (组内学生是否有差异)。首先应合理分组,由于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合作小组要灵活组合,性格兴趣相投,学习成绩接近分在一个组(同质),或者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异质),这更有利于学生之间互补愉快的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对于教师的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把握好教材的重点,考虑到教学时可能发生的问题,才能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题目,设计好合作学习的程序,才能做到在课上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小组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导,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例如在教学“推理与证明――合情推理 ”这节课时,我首先在课前布置了学习任务:以前后同桌4人为小组搜集中外著名的数学家的故事及主要学术贡献。比如费马猜想“22n+1表示的数一定是质数”和哥德巴赫猜想“1 +1问题”正是本节课的引例。意在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放矢。

2.2 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甚至可以把一节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不必因为教学进度的因素突然中止学生正在兴奋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深入其中,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学习小组,还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合作延伸。比如在处理本节例2的问题时,我果断地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又如,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若干金属片.按下列规则,把金属片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1)每次只能移动一个金属片;(2)较大的金属片不能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试推测:把n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需要移动多少次?

归纳: n=4时,f(4)= f(3)+1+ f(3)=7+1+7=15,归纳:f(n)=2n-1(n∈N*)这个题目一出来,就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各个学习小组(4人)就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动手用笔比划,有的小组因结论不同争得不亦乐乎……虽然占用了很多时间,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归纳推理的方法,效果很好。

2.3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经过两个学期的观察摸索,我越来越体会到,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应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实践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我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引导,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多”参与,每个人同学互帮互学。互补互助,凭着小组的智慧共同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这节课学习类比推理时的一个练习:利用圆的性质类比得出球的性质,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暴露“歧途”,引发争论,我就给于了适当的引导。

2.4 要将任务的分配意识渗透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一个班级任教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对教师的一些习惯行为早已熟悉,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很好的默契,教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也许就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生自然而然按照教师以前设计好的规则很快投入到学习任务之中。所以,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去渗透合作学习的任务的分配意识,在教学中一旦时机成熟,随时可以开展任务合作学习活动,就能节省时间,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合作学习中,任务的分配,角色的分工,将有助于生生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尽情地表现,并相互帮助,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都能得到提高。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也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上一篇:浅谈离心泵教学课件制作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