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探究

时间:2022-10-12 06:32:03

提升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探究

摘要:高校新手教师处于教师发展的起点阶段,普遍缺乏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在这一背景下,指出了通过校本培训方式来提升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方案与途径。

关键词: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

作者简介:孙丽娜(1981-),女,蒙古族,吉林白城人,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庆?163318)刘建(1981-),

男,黑龙江大庆人,大庆石油管理局通信公司信息技术北京分公司,工程师。(北京?100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BC1211028)、黑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648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117-03

一、研究背景

1.我国高校新手教师急需提高个人教学能力

据我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09年教育统计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资料显示:其中30岁及以下年龄段的教师占27.2%,31~35岁年龄段的教师占19.7%。[1]笔者发现青年教师(通常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所占比例已经达到46.9%,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随着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新增高校青年教师(即本文所说的高校新手教师)这部分群体,相关研究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教学能力培养、[2]专业成长模式、[3]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4]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通过课堂观察和文献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高校新手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普遍欠缺,不能尽快地适应高校教育教学环境。按照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伯林纳(D. C. Berliner,1988)提出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新手教师大约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逐渐发展成为胜任(Competent)型教师。因此,如何有力提升高校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缩短其工作适应期,提高教学绩效,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职后培训迫在眉睫

1996年教育部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教人[1996]29号),使得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并得到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李天龙(2009)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认为,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必须经过专业教育和训练,即:职前培养阶段、入职培训阶段和职后提高阶段。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系统,要将三个阶段联系起来进行重点培养,各个阶段各有侧重。[5]在职前培养阶段,大多数的高校新手教师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教学能力训练,这个群体具有较高的学历、科研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等特征,并且多数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缺少教育实践经验、不了解教育教学方法;入职前我国高校新手教师只参加过短期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简称为岗前培训),但它对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效果并不是非常显著。而职后培训则集中在新手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和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为主的培训项目,并不重视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对于高校新手教师来说,职后培训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内很多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在入职培训的基础上,如何开展职后培训以提高高校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但在培训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童婧(2007)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多数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参与度低、“培训内容无层次,培训对象‘一刀切’”、“师资培训重形式,培训效果不显著”、“评课结果没利用,评课机制实效不大”等问题。[6]

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的实践背景

近几年,很多教育机构相继开展了多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项目,如:吴廷坚(2007)在介绍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简称EDC)师资培训经验时指出,EDC是专门负责师资培训的部门,旨在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准和保证教学质量。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EDC逐渐探索出面授和网上教学有机结合的整合式教学能力培训模式。[7]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简称“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是在借鉴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先进教师培训模式的同时,结合首都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索适合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该项目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教”这个普遍性问题,以我校的青年教师(高校教龄3年以内)队伍为研究对象,通过机制创新,提出一套行之有效、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我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本研究的文献调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完成:第一种途径是利用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收集和整理,其中包括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ERIC、ProQuest、CNKI、万方等数据库,使用“school-based training”、“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高校教师校本研修”、“高校校本培训模式”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初步形成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列表。同时,笔者再次对已经形成的主要文献进行筛选,形成重要文献列表。通过对重要文献的引文、参考文献的分析,进一步整理、分析,形成面向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研究领域的电子文献或著作。第二种途径是借助国内外高校教学促进中心开展的该领域相关研究项目,通过分析聚焦于和本研究密切相关的典型项目,如:哈佛大学教与学促进中心的基于活动的学习课程、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大学教学入门”课程,通过网络查找项目的相关信息来获取项目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文献资料。

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培训研究与实践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在培训模式、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法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美国、加拿大等高校非常重视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并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以项目引领教师培训为名的有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对教师要求不断提高,被称为未来大学教师培训主要基地的博士生教育都难以达到这些要求。汪贤泽(2001)在美国博士生教育改革文章中指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美国学院与大学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研究生院委员会(the 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共同发起和运作了“未来师资培训计划”,目标是将博士研究生培训成为胜任的新教师:使他们具有教学、研究和专业服务的职业能力,了解不同大学中教师的生活和职责,为他们成为新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8]加拿大高校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深入的教育学教育,使之懂得教育规律、提高教学能力。如:莫哈科学院制定详尽的新手教师培训计划,讲授内容以教学基本知识、常用教学方法以及和原有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为主。

此外,美国、加拿大等高校还设立专门机构(如:教学卓越中心、教与学发展中心、教育咨询办公室等)以解决新手教师实际教学需要问题,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美国哈佛大学教与学发展中心围绕教学的要素(课程设计、技术应用于教学、讲座、班级的差异性、引导讨论等)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方案和教学支持,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哈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加拿大多数高校则把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其工作重点,通常请教学、心理和管理方面的专家主持讲座或研讨会、现场观摩、个人咨询和提供资料等。

美国高校内或者校际间以导师制的形式开展科研活动,并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较为流行的校本培训方式还有:微格教学、自学(自我导向学习)、自我反思、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闫月勤(2001)总结认为,美国纽约大学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教学咨询活动。“教学咨询”实质上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培训。首先让教师提出教学中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到课堂、学生中去观察,再提出问题,并由咨询人员提出解决办法或讨论,再由教师到课堂上加以试验。[9]

总的来看,国外多数高校教师培训仍然基于本校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即校本培训),结合本校教师的需求特征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并开展具体的培训,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国内相关研究

在我国高校教师职后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并没有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重视。长期以来,校本培训主要是围绕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相比之下,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成果仍比较缺乏。笔者针对我国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现状进行了梳理。

近年来,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一直是校本培训中的重点问题,也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借鉴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许多研究人员借助高校自身的教学辅助机构(如:教务处、人事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机构)开展以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的各种校本培训模式实践研究。周月朗(2006)对当前我国常见的三种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类型做了如下总结:一类是传统的培训活动模式,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研室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专家讲座、教学研讨、教学督导等;一类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模式,如:建立教师电子教学档案(e-teaching portfolio)、专家教学系统、大学教学模式范例库、教学案例库、教学论坛、网上教学研讨会、在线教学等;最后一类是教师自我教育培训模式,如:撰写教学后记、教师专业日记、生存忠告备忘录等。[10]其中面向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模式主要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教研室活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课题研究等。按照前面的分类,我们发现校本培训多数是以传统的培训活动模式为主。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有些高校并没有从校本培训的角度来对培训活动进行分类,但它们多数是在高校内部进行的,并以提升本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和促进新手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校本培训活动。通过文献调研,笔者发现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尤其是在培训组织、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评价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校本培训模式也在发生一些变化,由传统的校本培训活动逐渐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模式转变。笔者发现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合下,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始成为高校教师校本研修的三种主要模式。但我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是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简称EDC)采用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有机结合的整合式教学模式。吴廷坚(2007)以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开设的“大学教学入门”课程为例,介绍和分析了在这门师资培训课程中,如何通过网上教学平台的功能,把网上教学整合到面授教学之中,发挥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的各自优势,使教师培训更加富有成效。[11]他提出,整合式教学的设计以整合式教学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尤其考虑到网上学习平台的选择和网上教学法在平台中的应用这两个要素。更重要的是,为了有效地增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EDC在WebCT网络学习平台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员在参与活动后,通过反思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可以看出,师资培训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来提高教师个人对教学实践知识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刘英琦(2006)提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可以以现场录像或视频案例为中介进行案例反思研究,将教师的个性化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12]

3.研究现状述评

虽然我国高校每年都在组织新手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能力校本培训,但培训效果和研究成果并不显著。总体上看,我国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校本培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成效。国内多数高校从组织者的角度,按照某种校本培训模式开展相应的培训,过于注重选择培训模式,尤其是盲目采用国外较为成熟的校本培训模式,没有结合本校新手教师的自身需求和发展需要,从而忽视了培训的成效。同样,也使得有些高校新手教师对校本培训的参训积极性不高,只是服从组织的安排,并没有切实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积极参与培训。

(2)高校新手教师校本培训缺乏具体的个性化指导。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影响范围比较大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针对新手教师特定群体开展的集中培训,其中涉及的“大学教学技能”课程以教学理论讲授为主,并没有结合新手教师常态课给予具体的实践指导;青年教师导师制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方式,但从当前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些高校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并没有解决好“导什么”和“如何导”这两个关键问题,也使得青年教师导师制形同虚设;教研室活动以高校各院系教研室为单位,自行组织新手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培训活动,随机性比较强,不能很好地保证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效果。

(3)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不明确。我国高校在组织新手教师校本培训时,没有指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什么,考察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有哪些,而呈现给我们的恰恰是一些比较宏观的能力标准,如:教学设计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阻碍了参训的新手教师设定个人目标,也减弱了他们对校本培训的学习兴趣。

(4)高校新手教师校本培训缺少教师同伴间的交流。我国多数高校注重通过新手教师校本培训(尤其是传统式校本培训活动)提高个人教学能力,而忽视了新手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同伴间的对话交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笔者根据调研发现,尽管有的高校通过教学促进中心为新手教师构建了面对面对话交流平台,但由于高校教师工作方式的特殊性,很难组织大家集中在一块讨论。

三、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对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笔者认为有效提升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校本培训目标体系

本研究在IBSTPI组织制定的教师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由课题组聘请的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学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等15位教师采用德尔菲方法对教师能力标准及其绩效指标进行重要性等级的评价,并结合我校参训的26位新手教师的特征分析,进而制定出我校新手教师适用的校本培训目标体系。

2.构建校本培训内容体系

本研究在构建校本培训内容过程中,借鉴了教师知识分类的研究成果,并构建新手教师的知识分类和知识来源,试用教师知识来表征教师教学绩效指标,进一步确定了与教师教学能力相对应的教师知识体系。通过对具体教师知识分类的统计,最后得出校本培训内容体系。

3.设计校本培训活动

本研究以科尔布成人经验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和教师知识来源作为校本培训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培训活动的环境包括培训人员和培训支持条件两个组成要素,按照培训活动的内容共设计五个活动主题,其中每个主题包含七个活动设计要素:活动主题、活动目标、对应的能力标准、活动组织形式、活动工具、活动流程和活动分析。

4.实施校本培训活动方案

根据培训活动的设计方案实施校本培训,并通过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效果分析,进一步完善培训活动的设计方案。

四、研究整体思路与框架结构

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培训方案设计阶段、培训方案实施阶段(见图1)。在前期准备阶段,笔者主要通过文献调研提出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研究背景及其现状分析,并探究可行的培训理论支持。在培训方案设计阶段,笔者采用德尔菲研究方法对国际较为流行的IBSTPI教师能力标准及其绩效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分析,形成适合我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目标;在借鉴教师知识分类的基础上,笔者将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进行分解,构建了由“能力—绩效指标—教师知识”组成的三层逻辑结构图,并用具体的教师知识来构建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校本培训活动的设计是由科尔布成人经验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和教师知识的来源作为支撑条件,按照活动设计的七个要素得出五个培训活动设计方案。在培训方案实施阶段,包括培训环境的构建、组织参训教师、培训控制、针对目标评价培训结果和培训方案实施总结与效果分析;最后,本研究以培训方案实施的效果分析与总结作为培训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完善培训活动的设计方案。

五、结语

本研究作为笔者探索提升高校新手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的前期研究,在后续的相关研究中笔者将继续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使得本研究更具有时效性和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DB/OL]..

[2][6]童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3]姚智超.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5]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178-181.

[7][11]吴廷坚.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师资培训——香港理工大学的经验[J].远程教育杂志,2007,(4):4-7.

[8]汪贤泽.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与博士生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3):25-29.

[9]詹泽慧,李晓华.美国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话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主任米尔顿·克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1-6.

[10]周月朗.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现实意义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7):80-82.

[12]刘英琦.信息技术环境中校本研修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上一篇:用市场化、职业化理念,开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 下一篇:让语文课堂充满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