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词中的酒与情

时间:2022-10-12 06:28:50

摘要:“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词中里有大量的写酒之作,丰富多情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对酒的偏爱,她的少女时期、时期、嫠妇时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酒正代表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心态和思想。从酒词中我们感受着李清照细腻的情怀和感伤的人生。

关键词:李清照 酒 词 愁

在中国古代妇女中善饮喜饮而且还善写酒意酒情的,李清照算得上是一个代表人物了,她是中国历代女词人中少见的写酒高手。这位喜欢与酒为伴的女词人,把她的思想情感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融入了酒中,酒烛照了李清照的人生轨迹。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可以分为少女、、嫠妇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李清照对酒的描绘,皆能体验到她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少女浪漫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由于阶段经历的不同,词作风格也有所不同,所呈现的酒味也不同。

一、少女及新婚时期――天真浪漫,充满憧憬、快乐

李清照的词作中,反映她不同时期的个性发展和生活经历的词作,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知识女性不同时期的情感世界。

李清照是宋朝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她生于官宦之家,加之社会太平,家庭富裕,生活充满了幸福快乐。早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少女的浪漫情怀,以及与赵明诚的相亲相爱。这时的李清照词中的酒,多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丽。在少女闲暇时,投身大自然、钟情于山水的童心和志趣,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被题作“酒兴”的记游词,描绘郊游中乐而忘返的动人情景。作者在溪亭尽情的游玩,不知不觉中日暮降临。沉醉难醒,“沉醉”在词中起到了点睛的作用,而且作者沉醉到不知回返。待酒醒兴尽,天色已晚。驾一叶扁舟,急切回驶,谁想偏离航道,误入荷花深处,手忙脚乱地争着离开,却不料惊动了已栖息的水鸟,四散于空中。此时是酒与景、情交织在一起,与自然相融为一体。自然美景,饮酒作词,酒不醉人人自醉。酒在这里是给饮酒者挣脱束缚,追求自由,返回自然的作用。

李清照18岁时嫁给赵明诚,一对文学造诣深厚的夫妇琴瑟和鸣的夫妻生活在李清照的笔尖流淌。这时,在李清照词中的酒,平添了一份温馨与牵挂。婚后李清照生活,既有相聚的欢畅,又有暂别的相思。婚后的李清照是她人生中最幸福、最甜蜜的时期,“酒”成了他们两人爱情甜蜜的象征,如《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东君。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这首词是咏花词,词中,作者和丈夫乘着华美的香车游城赏花,“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赏花过后,饮酒欢乐,不管金杯倾倒,蜡烛燃尽,黄昏降临。李清照在痛痛快快的享受人生和新婚生活的幸福。

二、时期――借酒寄托相思之情,抒发闺中心绪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李清照沉醉在新婚生活的幸福中,遭到了不测风云,使她成为北宋末年朋党之争的受害者。由于李清照是“奸党”子女,圣旨规定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赵明诚,恩爱夫妇两地分居,不得团圆,其相思之情,可以从李清照的词中看出来。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的词中“酒”和“愁”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她词中的酒,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之情和浓浓的相思之情,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早年与丈夫分别之后所写的,重阳佳节对于古人来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有登高饮酒赋诗的习俗。而李清照夫妻不能团聚,只能一个人自斟自饮,独赏,难耐寂寞,孤独时时涌上心头,便写下了这首词。上阕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心事重重愁态描摹出来。下阕写重阳节赏菊饮酒的一幕。“结尾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似神来之笔,是心声直露,塑造了词人多愁善感,面容消瘦的深闺妇女形象,表现词人的酒入愁肠、独酌孤独的无奈。

夫妻分别,虽然感伤但是却也甜蜜。丈夫不在身边,但是还在人间,精神上至少还有寄托。然而靖康之变以后,原本平静、安逸的生活没能持续,兵荒马乱中,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让词人黯然神伤。如《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首词是词人怀念故乡之作。慢慢长夜里,作者思乡怀人,神情委顿,欢意甚少。辗转反侧,梦里回到汴京,认得宫阙街道。梦醒叹息,故地难回,这不过是空梦一场。今年春色美好,花光月影,交相辉映。为报答这春色,上巳之日,邀请亲族,观游宴飨。备下的便宴,虽随意简单,但菜肴可口,恰好合人心意。她告诫自己:喝醉了也莫在鬓上插花,以免引起亲友的思乡之情。插了花,花也别笑我。因为,春天还像春天,可怜人却渐老。正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醉里插花花莫笑”,将词人思念故国的满腔愁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些词中,李清照的才华与酒香一起流光溢彩。这些作品真实的反应了李清照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而李清照对饮酒各种趣味的深刻体会,使得酒成了她日常生活中,用以排愁解闷的消遣。李清照的词中贯穿了酒这个字眼,李清照喜爱喝酒,而且到了具有依赖性了。

三、嫠妇时期――孤苦伶仃,以酒来排遣悲痛辛酸,凄清冷戚

南渡后,李清照又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幸打击,晚年的她,无依无靠,寄身他乡,沦落到“孤舟之嫠妇”的境地。这些国破家亡之恨,夫妇永别之悲,人生迫害之忧,背井离乡之戚,凝聚在胸中,梗阻在喉头,压抑、折磨得她难以负载,她只有借酒解脱,以词宣泄。

其饮酒词中寄蕴着个人饱经风霜、孤苦无依的哀愁,那首《声声慢》就是最典型的作品,酒不仅要喝,还要多喝,才能麻痹她的思念与痛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中形象的描绘了残秋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词人漂流他乡、国破家亡、饱经忧患的悲痛和哀伤。一开始“寻寻觅觅”,可见词人从一起床便觉百无聊赖,如有所失,总希望能找到些什么来寄托自己的孤寂之心。谁知却毫无结果,仍的“冷冷清清”,反而使自己更陷入空虚寂寞之中。

紧接着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与前两句共14个叠字,使积压在心头的哀怒悲愁,像自肺腑中突然喷薄而出。下面写傍晚前后独守塞窗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铺叙了六件事:深秋难度、晚风难敌、雁过伤心、菊落伤情、独守窗几、梧桐细雨。这六件事都围绕结尾的一个“愁”字。“三杯两盏淡酒”自然是无法敌“晚来风急”,词人心中的苦闷意欲借酒浇愁,这里的“酒”字加上了一个“淡”字,意味深长,“淡酒”与“风急”对应,意象纷繁,曲折的道出心灵深处无由发泄的痛苦。李清照之饮酒,正是她内心孤独所致,“酒”字于此,是一种孤独的象征,它无处不在,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李后主时曾指出的一句话,易安《声声慢》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清照的词虽然多在个人的小天地里写,也很少涉及社会的重大事件和大众百姓的生活,但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痛苦忧愁、悲凉、凄清及晚年对故国的思恋,形象展现作者一生的坎坷历程。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性,李清照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有才有识的才女,也具有一定的爱国情怀。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酒入词之作,能客观真实地表现出李清照一生的感情流程。她的酒词虽没有豪言壮语,但那真实感情却是令人回肠荡气,且更实在地展现酒后女性细腻的心理状态。这种至真的心语吐露,让人读后不得不为她精妙绝伦的文笔所倾倒,为她凄清落寞的生活所哀叹。

中国诗歌王国随处飘散着浓厚的酒香,它深深浸润着中华文人的血脉和精神,承载着他们的低回与狂歌、颓废与豪放、忧愁与慷慨!李清照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以酒来表现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人生情怀。少女时期的酒词是清新、美丽和淡淡的哀愁。婚后时期的酒词是独抱浓愁的。寡居时期的酒词是悲痛辛酸、苍凉忧愁的。从饮酒词中我们感受着李清照细腻的情怀和感伤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山东:济南出版社,2005.

[3]长弓.中国酒文化大观[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王伟成.中华酒经[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6]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7]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8]童庆斌.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2.

[9]汪涵.李清照词与酒浅析[J].社科纵横,2002,(8):62~63页.

[10]黄蓼园.蓼园词选[M].上海:上海词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如何做一名学生认可的好老师 下一篇:2014中国车市风往哪边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