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时间:2022-10-12 05:47:23

浅谈关于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摘要:美国白蛾对植物生长具有破坏性作用,有发展蔓延趋势。该虫是世界性检疫对象,具有食性杂、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和危害严重等特点。一旦侵入,极易暴发成灾,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轻美国白蛾的危害,应及时进行人工、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美国白蛾 危害特点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对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这些园林植物不仅创造了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的优美环境,而且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这些花、草、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造成植物生长不良,降低植物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其中美国白蛾即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虫害。 近几年来,美国白蛾有发展蔓延趋势,该虫是世界性检疫对象,具有食性杂、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和危害严重等特点。一旦侵入,极易暴发成灾,对林业、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会造成重大威胁。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轻美国白蛾危害,应及时应用人工、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达到如期效果。

1、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卵:直径0.5毫米左右,近圆球形。淡绿或浅黄色,后渐变为银灰色,表面布有无数有规则的凹陷刻纹,孵化前变灰褐色。一个卵块卵粒数在数百粒至上千粒不等,呈不规则块状单层排列在叶背面,上面覆盖白色鳞片。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30毫米,头部黑色具光泽,体黄绿色或灰黑色,体背都有黑色毛瘤,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瘤上生有白色长毛。

蛹:体长8-15毫米,宽3-5毫米,暗红褐色。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黄褐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

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全身鳞片细而密,雄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3-25毫米。雌虫体长13-18毫米,翅展33-48毫米。雄蛾触角呈锯齿状。雌蛾额前后翅纯白色,越冬代雄蛾前翅白色有多个浅黑色斑点,夏季代的雄蛾前翅多为纯白色,只有少数个体的前翅具暗色斑点。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橘黄色,胫节和跗节大部分为黑色。

2、美国白蛾产地及分布范围

美国白蛾原产北美地区,现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的17个国家。在我国目前分布于北京、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根据03年天津园林部门测报,我市内六区及周边郊县较大范围内的爆发疫情。

3、美国白蛾的主要特点

3.1.食性杂,可危害包括林木、果树、花卉、农作物和蔬菜在内的300多种植物。

3.2.殖量大,一头雌蛾一次产卵可达800~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

3.3.适应性强,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15天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

3.4.传播途径广,一年四季均可随各种交通工具做远距离传播。

3.5.危害严重,爆发时可在一夜之间吃光整片林带。

3.6.严重扰民,老熟幼虫进入居民家中以及公共场所寻找食物和化蛹。

4、危害的主要植物及危害的程度

美国白蛾危害的园林植物和农作物达300余种。曾在美国路易斯安纳州观察到,美国白蛾黑头型喜好寄主共有34种(其中7种与红头型共同)。在欧洲曾报道234种寄主植物分属于50多科,130多属。 经我国多年经验总结,其主要危害园林植物为白蜡、桑树、悬铃木、白榆、紫叶李、樱花、苹果、海棠、柳树、李、山楂、杏、木槿、刺槐、加拿大杨、沙枣、桃树、蔷薇、连翘、丁香、、大丽花等,其中白蜡、桑树、法桐等树种为其最喜食树种。该虫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进行危害,危害较轻时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死亡。

5、美国白蛾生活史

美国白蛾在天津地区一年可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历史资料显示天津地区越冬蛹成虫羽化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初见,5月中旬进入幼虫孵化盛期,第一代幼虫取食期约为40-50天,6月下旬停食化蛹,7月上旬羽化产卵,5-7天孵化出现第二代白蛾,二代白蛾取食时间约为30-40天。8月中下旬出现二代羽化高峰期,即初现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三代幼虫3龄后随温度降低生长缓慢,至10月下旬化蛹越冬。

6、美国白蛾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以幼虫啃食叶片造成危害。幼虫孵化以后,在取食之前就吐丝结网,开始缀叶1-3片,随虫体生长食量增加,更多的新叶被包围在内,网幕可达一米多。低龄(1-4龄)幼虫群聚于寄主叶片上,吐丝做网幕,在网内取食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六叶脉呈白膜状。5龄以后进入暴食阶段,且分散为害,幼虫的耐饥能力随虫龄增加而增强,最长可达15天不取食。成虫具弱趋光性,飞翔力不强。各代成虫的产卵场所稍有差异,越冬代成虫产卵于树冠下部的叶背面,当被害树上的叶片被吃光后,幼虫就会顺树干而下,转移危害。

7、美国白蛾的传播

美国白蛾本身的飞翔和爬行能力有限,只能做短距离传播,其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交通工具的运载来实现,其特点是:

(1)传播时间:一年四季都能传播,7、8、9月三个月最多。

(2)传播货物:几乎所有货物都能携带美国白蛾,但以农林、渔业产品为最多。一般存放在居民庭院、建筑物周围的货物比空旷地存放的货物携带疫情机会多。

(3)传播工具:所有的交通运输工具都能携带传播疫情,但以携带货物的车、船、飞机携带疫情可能性最大。

(4)传播虫态:美国白蛾的卵、幼虫、蛹、成虫都能随着交通工具及其货物进行传播。其中以蛹、老龄幼虫传播距离最远。另外,在成虫期和网幕期也能随大风作较远距离的传播。

8、美国白蛾普查方法

美国白蛾的普查可以采取踏查、详查、实地调查和座谈访问、现场采集与灯光诱捕相结和的方法进行。在普查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普查时期:美国白蛾1-4龄幼虫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它吐丝缀结的网幕。1-2龄幼虫网幕较小不易发现;5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危害,网幕和危害症状虽然大而明显,但发现后不易彻底扑灭;3-5龄幼虫期网幕大、易发现、没分散,是普查的最佳时期。(以天津为例,一般情况下,5月下旬-6月初、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三个时期是最佳观察期。)

(2) 普点:美国白蛾大都分布在居民点,如村庄、营房、车站、码头、公路沿线、果园、桑园、学校、宾馆、贮货场、木材加工厂及有树皮堆放的场所,普点应放在这些场所的所有植物。

(3) 在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期都要进行普查:在成虫羽化盛期、卵孵化盛期、幼虫危害期,每2-3天普查一次;蛹越冬期每月普查一次,其它时期,每没周普查一次。

(4)普查时严防携带美国白蛾活体:普查中如发现幼虫网幕,不得随便剪下拿着到处走动,以免造成人为传播。

天津地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历 以2012年为例

9、防治方法

9.1 人工物理防治措施

9.1.1.捕捉成虫:4月下旬-5月初、7月上旬,8月中旬是成虫羽化高蜂期,组织人员在每日的清晨或黄昏捕捉成虫,然后销毁。

9.1.2.人工剪除网幕:美国白蛾1至4龄幼虫在树上危害时将局部枝条及叶片吐丝结成网幕状,在网内取食叶片。此时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及危害的枝条,剪下的枝及网幕要装于塑料纺织袋中,集中烧毁。

9.1.3.围草诱蛹: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具体操作方法: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1.5米处,用稻草、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然后于蛹前解下草把烧毁。)

9.1.4.灯光诱杀:利用诱光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光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9.1.5.摘卵块 :在美国白蛾产卵盛期,组织人员采摘卵块并集中销毁。

9.1.6.挖蛹:11月以后在树皮下、根部土壤、草堆内层、建筑物缝隙等隐蔽场所挖蛹销毁。

9.2.生物防治方法

9.2.1 “天敌”防治:利用白蛾周已知美国白蛾的天敌有青蛙、蜂类、大绿蜘蛛、大蚂蚁等。现利用较普遍的为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标本兼治。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化蛹初期,按照1头白蛾蛹放5头蜂的比例,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不但可以增加自然界中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群数量,同时可以保护其它天敌,可以达到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发生的效果。

9.2.2.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防治:当虫株率低于5%时,在美国白蛾成虫期,按50米距离和2.5米或3.5米高度,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美国白蛾雄蛾。

9.3.化学防治

一般的化学药剂对美国白蛾均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园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成虫期喷洒1.2%苦烟乳油1000倍液,卵孵化期除虫脲6000-8000倍液,或在幼虫3龄以前,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000倍液,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以前应用1.2%烟参碱乳油1000-1500倍液、绿灵800-1000倍液等植物性杀虫剂;对各龄幼虫也可以使用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4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对发生树木及其周围50米范围内所有植物、地面进行立体式周到、细致喷洒药防治。

结语

美国白蛾的危害是具有破坏性的,它威胁城市美化,危及养蚕业、林果业,能将树叶吃得精光。在桑园、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此虫造成的损失更是惊人的,因此加强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是紧迫的。同时在防治中要注重以生物与仿生药剂防治为主,以残留少、低毒的化学药剂为辅,避免使用对人畜危害较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高毒、高残留化学药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注重植物的检验检疫,以生物防治为主,人工防治为辅,化学防治尽量避免,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最终实现可持续性控制和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促进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虫害》,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5.

[2]田小卫、王学利,美国白蛾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北方园艺,2007(12),230-231.

[3]姚章军、宋永春,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61-62.

[4]屈年华、郑洪军、房连杰,白蛾周氏啮小蜂繁殖技术及其在防治美国白蛾中的作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7(6)40-42.

[5]相静波,美国白蛾综合治理方案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9(2)134-135.

[6]贾清芳,美国白蛾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2011.

上一篇:浅谈公路机械维修问题 下一篇:浅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