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区给水改造工程施工

时间:2022-10-12 04:55:32

浅谈小区给水改造工程施工

摘要: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小区给水改造工程为依托,从给水管网漏损、改造控制措施和改造的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小区给水改造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小区给水改造中的问题。通过给水改造,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给水改造;改造现状;改造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为切实保障住宅居民小区用水的卫生安全,改善小区供水水质和水压。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与苏州工业园区公用事业局及开发公司等共同出资,将对园区内老小区给水工程进行改造。目前已经完成部分安置小区的给水改造工程施工,取得了预期的改造效果。

1 小区给水改造施工的现状

1.1 给水管网漏损

小区给水改造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造管网的漏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漏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1.1.1 管网陈旧、老化。由于以前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给水管网年代久远,老的管道多为钢性接口,经不起温度的变化、地基下沉、地面负载等因素的影响。

1.1.2 给水管材、配件选用不当。给水管材种类繁多,钢管、PVC管、PPR管、PE管、球墨铸铁管等,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配件质量各异,在以前施工时没有统一。

1.1.3 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在给水管道施工中,由于监管不到位,埋深太浅,回填不到位,受地面动荷载影响,接口容易松动而导致漏损。

1.1.4 闸阀、消防栓漏水。闸阀丝杆的密封圈长期被水浸泡,易生锈,而经常开关闸阀,使闸阀丝杆在旋转过程中磨擦再加上压力水的冲挤,漏水闸阀较多。同时地上消防栓也时常因人为因素破坏,造成漏损。

1.1.5 小区道路和停车位及其它相关管线开挖等改造施工的影响。容易引起管道地基泥土的松动,使管身两侧受土压力不均引起不均匀沉降;同时原位于绿化带下的管道“移”到了道路或者停车位下面,车辆等外力辗压,原设计回填已达不到新情况的要求,以致不堪动荷载的影响,发生断裂,造成自来水漏损。

1.2 给水管网改造控制措施给水管网改造控制主要表现为:

1.2.1 管材的选用。对于新敷设的给水管道工程和维修工程,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和设计执行,从设计选材、接口形式都要精心研究,探索采用新型材料。从目前来看,球墨铸铁管是广泛推广的优质管材。但是为了节约金属消耗,国家建设部等有关部门早已提出推广使用新型管材,如PVC、PPR、PE等管材,该类型管材具有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耐压强度、流体阻力小、耐腐蚀性强,不影响水质,保证安全供水和防止水质二次污染,满足城市给水需要。

1.2.2 向柔性接口发展。过去采用的刚性接口,在管道受压后,极易引起开裂、断裂,特别是在气温变化较大时,产生的热胀冷缩现象后,尤为明显,故给水管道接口必须向柔性接口方向发展,因为柔性接口有一个回弹量,可避免不均匀沉降及微小变形时损坏管道。

1.2.3 抓好给水改造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管道基础一定要平整,管道周围不得有硬块或尖状物,遇软地基时要回填沙石分层夯实,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保证管底、管腔和管顶沙的厚度;管身及承口都要切实着地;严格材料的验收、检查和检测制度,管材在运输中及堆放时注意不要损坏承插口,管道敷设前要严格检查管材外观质量; 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不可随意变更设计;做好管道试水试压工作,严格按验收规范要求施工和验收;加强给水管网技术档案管理,认真做好管道施工竣工图绘制,及时归档备案,方便管网维修、管理。

1.3 给水改造的方法

使用拆敷法,即就是新敷管道,然后拆除原有管道,其材质、接口及防腐要求按新敷管道要求考虑。

2 小区给水改造施工中的问题

2.1 改造中的切换施工问题。

管网改造的途径大多是新建管道,将旧管拆除,然后再将原有的用户支管与新管逐一切换连通。由于是小区给水改造,切换前及时进行水样送检并且做好告示,要求注意做好统筹安排,要先做好停水施工的一切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停水后的工作量,从而压缩停水施工时间;若切换的用户支线较多,首先将用水大户的支线连通,然后再将各小用户支线并网,这样尽可能缩短大用户的停水时间,减少损失,缩小影响面。2.2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管道改造施工前,做好广泛的调查,确定自己原有管线的精确位置及沿线用户支线的情况,确保切换时不漏户;施工前应邀请其他有关管线单位到现场开协调会,确定各管线的位置、埋深和走向,最后定下自己新敷管线的具置,不能盲目开挖;施工停水时要提前下达停水通知。

总之,经过改造,极大的保证了供水的安全性、可靠性、连续性,目前已经改造的小区供水压力稳定,避免了由于管材漏损的原因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在保证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程造价,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浅论焊装车间工艺吊架上公用管线排布及公用管... 下一篇:城镇群连接道路功能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