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智技能理论的网页设计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12 04:33:05

基于心智技能理论的网页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心智技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网页设计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学生在心智技能上的缺乏制约了网页设计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应用于网页设计教学,提出了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并进行了相关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智技能;网页设计;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54-03

一、心智技能理论概述

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是一种动作技能,培养操作技能使学生“知其然”,比如网页设计中建立页面布局、插入表格这些功能如何实现。而心智技能是一种思维的技能,是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培养心智技能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比如为何要使用网页布局、使用何种布局更好、网页元素如何搭配更美观等,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合理地应用其所具备的操作技能。

对于课程教学而言,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应更注重心智技能的培养。比如制作一个完整网站项目,不仅需要操作Dreamweaver、Fireworks等设计软件的技能,更需要需求分析、网站规划、风格设计和色彩搭配等心智技能。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就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心智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网页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案例教学法是较为主流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软件操作为主要内容,针对其中的各个功能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虽然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软件使用技能,但学生对各个功能适用的场景和条件却不甚了解,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独立面对一个完整的设计任务时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笔者采用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及学生作品指导等途径,开展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学生设计的网页作品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页主题策划。当要求学生为某个网站主题制作一系列网页时,某些作品主题定位不准确,比如原本网站主题是品牌产品宣传,最后的作品却是购物网站。有的作品则是主题不统一,想展现的内容太多,多个主题拼凑在一起。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分析不准确、提炼设计主旨的能力不足。

2.网页风格设计。在网页布局及风格设计方面,常出现页面风格不统一、页面风格与内容不协调等的问题。比如某些作品的多个页面之间在风格、模式和色彩上差异较大,影响了网站的整体风格。这是由于学生对形式与内容的协调把握不足,不能在内容不同时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3.网页元素的编排。网页元素的编排,主要是框架、表格、文字、图片、动画等内容在单个网页内的排版。学生作品在网页元素的编排方面的问题主要有:(1)文字的处理。网页中使用的字体太多,造成页面混乱;字体、字号过于单一,标题或重点不突出;行距过大或过小等。(2)图片的处理。图片过度拉伸造成显示模糊;图片过大造成页面加载速度缓慢;并排显示的图片尺寸不统一等。(3)网页布局。页面宽度过大,在一屏内无法显示,造成浏览困难;页面内容多而杂,各部分跨度太大,整体可读性不好,重点内容不突出等。

4.网页色彩搭配。网页的色彩搭配应该均衡、协调,使人感觉舒适、美观,又不至于视觉疲劳。学生在网页色彩搭配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网页色彩过于单一,无吸引力;色彩过于花哨,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相似,造成阅读困难等。

5.交互性设计。用户浏览网页是一个人与网页信息交互的过程,交互性好的网页应该功能实用、操作便捷。学生在交互性设计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网页无标题;导航栏不全,引导性不佳;链接层次过深,造成连续浏览不便捷等。

6.网站文件结构。网站文件结构是指储存在硬盘上的目录结构,虽然不会影响到网页的功能和外观,但是良好的目录结构能够提高网页设计和后续维护工作的效率。学生设计的网页作品往往忽视网页文件结构的合理性,存在着网页命名随意无规则,不同层次的网页文件存放在同级目录,图片文件随意存放等问题。

综合上述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创造能力及设计思维上相对较弱,实际上通过操作实践,学生基本都能完全掌握网页设计软件操作,比如插入文字和图片、设置字体和颜色、插入超链接等,但却在需要整合运用这些操作时出现了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心智技能缺乏的表现,因此培养心智技能是提高学生网页设计能力的关键。

三、心智技能阶段性理论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网页设计心智技能形成分析。根据冯忠良教授的研究,心智技能的形成是阶段性的,其过程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三个阶段[1]。原型定向阶段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让主体掌握技能操作的原理;原型操作阶段通过实践让主体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为原型内化奠定基础;在主体大脑中形成内化的思维模式,使主体能够灵活运用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1-3]。

根据上述理论,结合网页设计教学的实际过程,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如图1所示。

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掌握基本理论、熟练实践操作和总结设计模式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仅体现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更应该体现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甚至在每次课的教学中不断重复,才能强化巩固心智技能。在整个学期的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基本理论、熟练实践操作和总结设计模式三个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网站和网页的组成、网页设计的一般过程、HTML原理和常用设计工具。(2)网页设计工具Dreamweaver、Firewoks及Flash的操作和使用。(3)指导学生综合应用设计工具进行完整设计,总结网页设计中的经验和模式。而在某项软件操作的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三阶段原则。教师首先结合HTML语言讲解此项操作的后台原理。然后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操作,期间教师不断进行指导。最后教师总结该操作中应当注意的一些原则,以及常用的一些设计模式,可通过展示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对比讲解。

2.教学实践。在前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根据课程教材,首先设置了“网页设计概述”、“HTML基础”、“Dreamweaver CS 4应用”、“Firewoks CS 4应用”、“Flash CS 4应用”、“综合实例”六章课程内容[4]。其中第一、二章以纯理论教学为主,难点在于HTML基础知识,须重点讲解。第三至六章均采用三阶段原则进行教学。最后为了加强心智技能原型内化阶段的效果,增加了第七章“网页设计模式精讲”,对网页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介绍设计原则和方法。下面以第三章“Dreamweaver CS 4应用”和第七章“网页设计模式精讲”为例介绍教学思路。

“Dreamweaver CS 4应用”主要分为表格的使用、框架的使用、DIV元素的使用、文本的插入与编辑、图像的插入与编辑、超链接的插入与编辑、其他多媒体对象的插入与编辑七项主要内容。在正式讲解软件应用前,应使学生明白网页的本质是HTML代码,Dreamweaver本质是辅助设计工具,其作用是自动生成HTML代码,比如在Dreamweaver中执行插入表格的命令,就会在源文件中加入表格的HTML代码。在此后的讲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的原理,为心智技能的建立奠定基础。以文本的插入和编辑为例,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讲解文本编辑中HTML标签

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然后在Dreamweaver中执行文本插入和编辑操作,并对比源文件中的代码变化。最后结合教学用例介绍文字排版的一些原则,比如长文本使用标准字号、在文本周围留出足够空间、增加文本和背景的对比度等。帮助学生建立文本编辑的心智技能,使学生在自主设计时能够编排出美观的、可读性强的文本效果。

“网页设计模式精讲”根据本文中对学生作品中常见问题的分类进行集中讲解,主要分为网页主题策划、网页风格设计、网页元素的编排、网页色彩搭配、交互性设计、网站文件结构六项主要内容。设计模式教学是一种经验的传授,目的是教会学生某一场景下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模式适用的场景,以及模式如何实现,如表1所示是几个网页设计的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仍主要依靠案例讲解进行,并在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总结和思考之后进行相似模拟,但不能与原例一致。学生掌握正确的网页设计模式后,网页设计质量得到了一定改善,从侧面证明了学生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的提升。

四、小结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结合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理论进行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确实对提高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课时限制、教师经验等因素,教学质量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总结,探索更高效的心智技能教学方法,培养出更高素质的网页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丁清.论高职高专学生的心智技能培养[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1-84.

[3]陈军民.高职生心智技能培养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2,(03):77.

[4]詹青龙,郭永灿.网页设计与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宁艳(1986-),女,广西靖西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及网站建设等课程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水文气象专业设置初探 下一篇:清教主义对美国殖民时期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