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主义对美国殖民时期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5-16 05:21:22

清教主义对美国殖民时期教育的影响

摘要:清教主义发端于17、18世纪的英国,兴盛于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的最早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在美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清教主义;北美;殖民地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31-02

一、引言

16世纪末以后,英国人跨越大西洋,接踵而至踏上了北美的土地。1607年,这是一个在北美历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一群英国移民抵达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在那里建立了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常设性殖民定居点。由此也拉开了北美殖民教育的序幕,欧洲教育的思想和制度随后逐渐引入。

二、北美殖民地时期教育概况

(一)清教主义源流

清教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实际上是新教中的一支——加尔文派。在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英国国教成了以国王为首的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仍然腐朽不堪。16世纪后期,教会内部分虔诚信徒提出要求,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部分,他们的主张被称为“清教”,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清教徒因反对王室的宗教专制和经济压榨,屡遭镇压迫害,于是一部分逃往北美避难。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又有许多清教徒被迫赴美。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教徒成为北美移民的主体。到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清教徒人数众多,立场激进,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和凝聚力。

(二)宗教需要与追求是兴办教育的原动力

17世纪初移居美国的清教徒非常重视教育,他们相信学校将为人指明方向。清教徒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牧师,而要做到这一点,通过受教育读《圣经》是最起码的要求。教育还可以增强人们的理解力,从而更好地领会上帝的意图,颇具理想色彩的清教徒对培养有教养的公民这一目标的追求以及对发展经济的现实考虑也使他们非常重视教育。新英格兰殖民地要求父母教导他们的子女和仆人读书,或者把他们的子女送到村、镇的学校去读书。为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还在1674年颁布了著名的《老魔鬼撒旦法》,规定凡满每50户人家的城镇必须任命一位老师教孩子阅读和写字,凡满100户人家的城镇必须建立一所拉丁文法学校,不执行这一法令的人,将受罚款处罚。这项法令以法律的形式启动初等教育并明确其性质,在各殖民地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美国公共教育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此后不久,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康涅狄格等殖民地先后仿效马萨诸塞的做法,颁布义务教育法令,要求居民聘请教师,提供校舍,为孩子购买课本。

在新教中,牧师是十分重要的神职人员。管理教务,组织信众,主持圣事,讲经布道通常是其主要职责。在维系教会、传播宗教理念、传承信仰体系等方面,牧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清教徒抵达北美不久后发现,随着移民的增多,新大陆合格的牧师数量明显不足。为了培养合格的高级宗教人才,建立稳定和高质量的牧师队伍,成立高等教育机构便被迅速提到议事日程。早在1636年,清教徒抵达北美后不久就仿效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在马萨诸塞的坎布里奇正式成立殖民地第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将其命名为剑桥学院。两年后,为纪念青年牧师哈佛的慷慨捐赠,学校正式更名为哈佛学院。它的创办标志着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初步兴起。美国殖民地时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所谓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殖民地的教育机构往往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办学的各个层面上很少雷同,彼此之间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宏观上,无论是教育机构类型,还是办学主体、办学模式、资金来源都不尽相同。微观上,各校内部具体的组织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师的聘用、提职晋级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许多方面,各大学都具有高度的自和独立性。这种格局的形成有诸多原因,宗教则是其主要方面。美国独立前,殖民地由于没有统一的官方教会,教派林立,彼此平等,没有一个居于统治地位,都无法独占北美大陆。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在殖民地教育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要求,管理上十分松散,存在着许多空白。各教派为了传播自己的信仰与主张,扩大影响,培养自己的神职人员,在宗教追求的推动下,纷纷建立服务于本教派的高等教育机构,众多的教派促成了高等教育的繁荣。

(三)清教主义对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从教育目的来看,哈佛学院建校时称:“为社会造就适合的人力,主要是培养教会人士”。以哈佛学院为例,当时哈佛学院的课程内容是新教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他们并不拒绝世俗的人文知识,但是要以为各科的灵魂,强调要在虔诚环境中接纳这些知识。多数学生准备充任教士,更拼命钻研《圣经》。

从教育的对象来看,清教徒认为,人们可以直接阅读圣经,感知上帝的旨意,为了阅读圣经,就要求识字;为了识字,就要接受教育。所以,清教徒有接受教育的普遍要求。哈佛学院既收纳官宦子弟、专业人员子弟和地主阶级子弟,也容纳一定数量的技师、商人、农夫的子弟,甚至是契约奴之子。这让我们可以依稀感觉到“教育机会均等”、“普及教育”以及美国民主精神的气息。

三、北美殖民地时期教育从宗教到世俗的嬗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很难完全脱离本国或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学院也不例外。满足宗教需求并非是各个教派建立学校的唯一目的,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它们办学的动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为社会经济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否生存与发展,成为摆在各大学面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它使得各个学校意识到不能继续囿于侧重传播本教派的信仰与思想,仅以传统、古典和单调的形式办学,必须以多维和更宽广的视野与角度,面向社会实际,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满足市场需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各校不失时机地调整自己,改革办学模式,拓宽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与地方发展形成互动,开拓自己的特色,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地区差异强化了各校之间的竞争,调动了它们的办学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办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办学质量。就这样,殖民地大学变得日趋世俗、包容和开放,宗教色彩与特征在不断地弱化。

四、结语

清教的追求与理想,奠定了美国殖民地时期教育的基础,成为教育产生的催化剂和发展的原动力。它促进了宗教伦理观念的普及,宗教人才的培养。教派之间的竞争一方面繁荣了殖民地的教育,使其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局面。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殖民地后期的教育积极主动与社会互动,为其发展培养人才,逐步从宗教走向世俗,从出世走向入世,孕育出自由平等竞争、崇尚自主与独立、多样化办学的特点。由此可见,今日美国教育的发达与独特不是孤立的,有其历史渊源,人们似乎可以从殖民地时期的教育发展进程中窥见其端倪。也许这就是美国教育今天之所以能够走在世界前列,推动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原因。

参考文献:

[1]赵文学.美国殖民地时期教育发展主要特点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525-529.

[2]赵文学.清教在美国殖民地时期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史学集刊,2009,(7):66-71.

[3]杨德祥.论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清教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2,(06):60-62.

上一篇:基于心智技能理论的网页设计教学研究 下一篇: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