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引导"

时间:2022-10-12 04:15:52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应注重

【摘 要】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间的相互配合是上好课的关键,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才是体育教学的根本,而发挥教师

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呢?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引导”型课堂教学结构基本一致,但体育课大部分是实践课,需要在操场上进行,笔者着重谈谈体育实践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示范性“引导”

体育课最大的特征来源于它的示范性,这是它与常态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体育课的课堂上,信息传递对象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因此,常态课就好比教师的"自留地",在遵循基本规律的情况下,想怎么"掘"就怎么"掘";而体育课则是教学"示范园",它更多的是引导别人怎样去做,它始终追求着这样一个境界: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有感染力;教态洒脱,富有激情;教法精当,洋溢着布局之美。学生在教师的鼓动和引导下,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许多名特优教师直言不讳地说:好的课堂就是一台"戏",内核应当是火热的,真正走进孩子心中;外表应当是活泼的,吸引着孩子置身其中。一堂优秀的体育课就要我们创造这样的典范。

二、“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它更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它是依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设计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序,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探究性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三、情感“引导”

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能触发学生情感的因素,教师必须适当地加以“引导”,即将它作为目标,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所特有的鲜明、强烈、复杂、多样的情感中受到熏陶,又将它作为方法使师生间、同学间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加速学习的进程。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情感“引导”下面就情感“引导”谈谈我的看法。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和增强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所限,在从事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往往由于自卑心理的驱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出现抑郁、烦闷等不良心境,体育教师在进行情感“引导”时要遵循体育的特点,使学生产生愉悦爽快的情绪感受,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善于抓住学生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

决定体育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很多,但体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全面负责的精神,准确地掌握本课中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地运用各个教学原则和组织教法以及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并掌握调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这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与认识过程直接联系,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要学习和掌握新的运动技能,全面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就必须经常与困难作斗争。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主观上非常喜欢体育活动,但自信心和自制力不足,经常改变自己的决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一遇到困难就是显得手足无措,犹豫不决。而意志品质顽强的学生则不然,他们能根据需要,自觉地确立奋斗目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学生的意志品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品质。

四、评价“引导”

高中体育教学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评价与指导的密切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新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性学习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诊断与改进,从而使他们了解在取得的学习成绩中还有哪些问题,去追踪识别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的目的。

五、善于“引导”,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最新出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是激发和保持一个人行为的强大的内部动力。新课程把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而兴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从而,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体育课要提高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间的相互配合是上好课的关键,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才是体育教学的根本,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通过学生自我求知和自我实践,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下一篇:班级建设 德育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