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制度中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之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10-12 04:03:29

劳务派遣制度中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之可行性研究

[摘要] 在劳务派遣制度中,《劳动合同法》强制性规定了派遣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这种规定并不能很好的全面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文章认为,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另行签订一份具有补充性质的劳动合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这种补充合同的签订有利于维护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也有利于劳动纠纷的处理。

[关键词] 劳务派遣劳动合同可行性

我国《劳动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劳务派遣中,有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劳动者三方当事人,但从《劳动合同法》第58条可以看出,我国仅认为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仅规定派遣单位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笔者认为用工单位也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至少,对此法律未禁止。

一、理论上的可行性探讨――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原由

首先,劳动者被派遣到用工单位后,与用工单位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劳动,都受用工单位的监管与管理,都从其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分得一部分作为工资,其劳动都是用工单位业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用工单位的普通劳动者作为参照,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其间的劳动过程、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都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加以规范。

其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能弥补用工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空白。具体来说,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招聘之后,两者签订的两年以上规定期限合同,主要是明确派遣单位取得劳动力使用权,劳动者成为派遣单位的人,以及对应的两者间的一些权利义务。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劳动者的被派遣的单位、岗位、期限等内容。一般情况下,这一部分通常会在第一部分合同之后签订,劳动者也会陆续在不同的用工单位工作。更重要的是,整个劳动过程都在用工单位发生,双方不能对这一过程作出详细规定。

第三,这一劳动合同也不能在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派遣协议当中体现。用工单位通过向派遣单位支付管理费的费用和派遣协议,取得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取得了监督与管理权,劳动力是人身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统一,用工单位要取得完整的监督管理权还必须征得劳动者的同意,派遣协议只是他们的交易,他们不能在这里面对劳动者设定各种各样具体的、确定的义务。

当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对此作出很好的规范。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过程越来越复杂,并且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各不相同,法律只能从大的、原则性的共同方面做出规定,而不能对当事人之间具体权利义务作出规定。另一方面,我国法律设计的“告知”义务也可能存在漏洞。《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派遣单位应将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劳动者,第六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告知劳动者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这里未明确“告知”是否为书面,还可能出现两单位联合起来蒙骗劳动者,在自身权益被侵犯时,劳动者被蒙在鼓里,怎么用各种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呢?

二、实践中的困局与解脱――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优势

如前文所述,在用工阶段,基本上是由用工单位说了算,派遣协议不能对此进行有效规范,又没有劳动合同的约束,极易造成用工单位权力滥用。因为,依派遣协议,派遣单位有义务向用工单位提供合格的劳动者,用工单位认为不满意的,可以直接退回派遣单位,不用像解雇一样要支付各种赔偿金。甚至,在发生纠纷时,用工单位可能反咬派遣单位一口,认为派遣单位提供的劳动者不合格,要求派遣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另外,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有利于减少纠纷,有利于顺利快速解决纠纷,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由于劳务派遣的特殊性,中间共有三方主体参与,相比之下,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合同法》第92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35条,规定了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互相承担连带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了劳务派遣纠纷案件中,内容 用工单位的,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作为共同被告,也就是说,普通的甚至是细小的纠纷都可能会用工遣单位、用工单位、劳动者三方集合起来解决。这可能使纠纷进一步复杂化,又浪费时间、人力、物力。因此,笔者认为,甲劳动合同明确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把在用工阶段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尽量在用工阶段解决,这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举措。

此外,对于用工单位将原来的普通劳动者“扫地出门”,让他们与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再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招募使用的行为。除利用《劳动合同法》第66条进行规制外,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公司法“解开面纱”原则的相关理论,直接认定用工单位就是实质上的用人单位。如果此时有劳动合同,将大大有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三、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入与细化,各种社会关系也会日趋复杂,需要法律去规范和调整。这是法律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对此,法律应当也只能勇敢面对,适应社会的发展,理顺各方关系,维护好各方利益。

劳务派遣在我国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相比之下,其法律关系复杂,原本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一个法律关系,转变为派遣单位与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两个法律关系。笔者认为可依据“化整为零”的方法,法律分别对其进行调整,并且又联系为一个紧密的有机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以“一对一”的、较为简单的模式去规范劳务派遣三方之间的关系。劳动合同作为对法律的补充,有些无可替代的作用。强制规定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对有利于保护各方利益、促进劳务派遣健康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全兴:劳动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张 玲朱 东: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J].法学家, 2007,(4)

上一篇:企业经营秘密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探讨 下一篇:浅谈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及其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