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护理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12 03:58:36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护理问题探讨

【摘 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常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常合并有其它疾病,术后并发症也较多,若护理不当可带来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我院于2012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收治了一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女性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高龄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90岁,因不慎摔倒致左髋部疼痛,不能站立5小时入院,查体:T36.4℃ P84次/min R20次/min BP110/70mmHg 老年消瘦病容,神清。左下肢外旋畸形,左髋部压痛,股骨纵向叩击痛,未扪及骨擦音,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1cm,左膝、踝关节活动正常,血运感觉正常,左髋关节X线提示:左股骨颈骨折。经讨论决定,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拟定康复护理计划,术后成立护理小组,认真组织实施护理方案,住院40d后康复出院,出院后追踪2年回访,效果满意。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和病人沟通,给病人介绍手术方面的知识,消除病人的疑虑和恐惧,帮助解决日常所需,同时让家属分别陪在病人身旁让病人有安全感,感受到亲人的亲情,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及血运、动度等情况。24小时内如患者疼痛较剧,可采用药物止痛措施。

2.3 与制动 保持正确的,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丁字鞋”,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防健侧肢体近患侧肢体而过度内收。目的是防人工假体脱位。

2.4 创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引流瓶位置应低于患肢,在倾倒引流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如发现引流物流出不畅,及时排除故障,一般术后72小时或引流量小于50ml/d,即可拔除引流管。

2.5 预防并发症护理

2.5.1 褥疮 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很容易在尾骶部、足跟、肩胛部、枕后部等骨突部位发生褥疮,因此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每隔2—3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处,给予臀部垫气圈,其次应加强营养。

2.5.2 肺部感染 定期拍背,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做扩胸运动,还可训练吹气球,吹水泡,多饮水,必要时做雾化吸入,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2.5.3 泌尿系感染 摄入足够的水份,每日摄入2000ml左右(心肾功能正常),保持会清洁干燥,保持便器清洁,每日用0.02%呋喃西林擦试会阴2次,3—4小时如病人不提出排尿,则应主动提示病人排尿,并注意观察尿颜色、量并记录,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5.4 预防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与病人伤后卧床,患肢制动,血液粘度增高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老年人,术后1—4d是发生的高峰。加强术后观察,听取病人主诉,注意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有无异常。下肢使用长筒弹力袜,抬高床脚,鼓励病人进行患肢的床上早期活动,如:肌肉收缩,主动用力地做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屈伸运动等。帮助病人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

2.5.5 术后潜在并发症——脱位

2.5.5.1向病人和护理人员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取得病人的配合。

2.5.5.2 指导病人卧床期间术后肢置和搬动方法,以免脱位。保持患肢于外展30°中立位,足尖向上穿“丁字鞋”固定,两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形厚垫,以防患肢外旋,内收。术后放置便盆应从健侧置入,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避免置换的髋关节外旋和内收动作。

2.6睡眠紊乱的护理

2.6.1 白天和病人多说话,让病人活动,以保障晚上睡眠质量。

2.6.2 指导病人促进睡眠 取舒适,睡前减少活动,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睡前用热水泡脚,做背部按摩。

2.7安全护理

2.7.1设专人24小时守护,病人身边不离人。

2.7.2病人翻身时,一定要将患肢位置摆好,整体翻身,避免扭曲而引起髋关节脱位,防止患肢外旋内收,晚上加床旁护栏,防止病人坠床发生意外。

2.7.3病人取床边坐位时,应坐向健侧肢体方向,协助病人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患侧脚不可触接床头,避免患肢用力。

2.7.4扶病人坐轮椅时,扶双拐,健肢着地,患肢不负重(术后6周)。

2.7.5 推病人坐轮椅外出时,至少3人同行,走平路,不走沟坎、坡度较大、车辆和行人较多的路面,病人腹部用皮带固定,护理人员扶住病人身体,避免病人突然做前倾、弯腰、站立动作,保持轮椅平稳,避免翻倒造成严重后果,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轮椅和拐杖的功能,每次上轮椅和外出都必须检察后方能使用。

2.8 康复训练

2.8.1 术后将患肢外展15°— 30°位,6小时过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运动,10次/分,一次做10—20分钟,一天分6次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同时教病人深呼吸练习。

2.8.2 术后第1天病床摇升至30°,做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联合等长收缩运动,收缩维持10秒,放松5秒,10个/组,3组/次,3次/日,以保持肌肉张力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开始被动屈髋屈膝,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膝为40°,逐步增加活动次数。

2.8.3 术后第二天病床摇长至60°,髋膝关节的屈伸练习由起初的被动向主动和辅助到完全主动过渡。患腿辅助直腿抬高练习,增加静脉回流,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2.8.4 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状态在第3、4天可开始进行坐位到立位的训练。方法是:病人双手拉住床上支架,使整个人移至健侧床边,重心在健侧,健腿屈曲用力蹬床,健肘撑床,同时保持患腿外展位坐起,然后通过双拐支撑站起,但患肢绝对不能负重。方法是:患者双手扶着椅子靠背,轻微后伸患侧下肢,拉伸髋 关节前关节襄和挛缩的屈髋肌群,每天坚持以上锻炼,并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

2.8.5 术后5、6天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训练,患腿先开步,重心前移,人的重量分布在拐杖和健腿,健腿跟上,术后6周经医生看片之后决定是否负重行走。

2.86术后循序渐进的加大运动量进行肌肉力量练习。

2.9 出院指导

2.9.1术后3—6月不能做髋关节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及髋关节过度屈曲等动作(如患腿放在健腿上等),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做到“三不”:即不坐矮的凳子或软的沙发,不跷“二郎腿”,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弯腰,以免发生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2.9.2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量,术后3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

2.9.3定期复查,如出再不适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3 讨论

患者系高龄,护理难度大,通过术后周密的护理计划和正确实施护理措施,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康复出院。出院后追踪回访2年,康复计划实施得当,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上一篇:2007—隆安县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情况分析 下一篇: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清洁回流灌肠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