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营位置”探讨中国画的鉴赏

时间:2022-10-12 02:10:50

从“经营位置”探讨中国画的鉴赏

摘 要:“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它要求,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六法”的其他几个方面则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这篇文章主要从“六法”的经营位置这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绘画的鉴赏问题。

关键词:经营位置;六法;中国画鉴赏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27-01

一、关于六法之经营位置

我们都知道“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而现在主要讨论的就是“经营位置”的问题。

“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经营”二字含义十分丰富,它包括思考、分析、研究、推敲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位置”也不仅是画面上物象安置的处所,还包括整个画面的结构、格局等。下面从“位置”,也就是构图图式来谈谈中国画的鉴赏。

二、从构图图式到中国画的鉴赏

“经营位置”一般被认为主要是研究形式美的问题。但如果为构图而构图,就会脱离所要表现的内容。所以中国画家总是会先注意到绘画中所表现的内容。

从形式看传统中国画构图,可概括为以下图式结构:横线型、竖线型、斜线型、S型、三角型、团块型、对称型、平行型、垂直型。横线给人的感觉很直观、平静。竖线给人以挺拔的感觉。斜线让人感觉不稳定,譬如,最典型的就是南宋画史上的“马一角,夏半边”。

具有生动构图之称的S型图式结构常见于中国绘画。关于中国人物画中人物排列的处理,如《虢国夫人游春图》马队的排列。

三角形是一种很稳定的形体。三角型图式结构常见于中国绘画中,例如《竹树驯雀图》。

方形给人一种方正稳重之感,圆形则圆润、生动、活泼。在中国画中方正的图式,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山人的画作中,譬如那些翻白眼的鸟和鱼也常采用这样的图式。

垂直型图式给人以强烈的对比,如任伯年《一路荣华》。画下方横出的芦叶和白鹭呈平行结构,芦叶撇向画外的坚决的趋势加强了白鹭的动势,芙蓉充实了画的内容和厚度,并且参与了直横构成,使得这一画的下部更为稳定坚实。又如查士标的《江天帆影图》,画面看起来非常的干净利落。

还有一方面就是“留白”,它是中国绘画“经营位置”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陈洪绶的《黄流巨津》、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这种强烈“留白”的形式感全部源于对中国画中“意境”的追求,而这种留白的意境在现在看来也是很有意义,很有格调的一种无以言表的高雅。这种将“意境”置于第一的终极追求,使得鉴赏中国画犹如中国画及中国画家一样――深厚、含蓄而有力。

也正是在这种对“意境”高度追求的掩盖下,中国画的构图及其形式要素被处理得更为绝妙,欣赏从图式分析中国绘画。

中国画家对构图的探究始终是在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去实现画面的平衡,这是中国文化的阴阳辩证观念所导致的,在平衡中寻求最具审美的对比关系。中国画家追求雕琢不露痕迹的含蓄境界,如此便在有意无意之间,将构图所涉及的那些形式要素湮没在不同的意境里,这也是中国人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吧。

三、对现代中国画的鉴赏

现代中国画的鉴赏取决于现代中国画构图的一些元素。现代中国画构图将西方绘画构图中常见的满构图、方构图及平面构成的因素吸收进来,表现生活中瞬时性的场景或物象特写,构图上直白的表达取代了传统的“起承转合”。中国画的现代进程同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进程大体是相随的。在我国浩浩荡荡奔向市场经济引导下的快节奏生活的过程中,面对西方涌来的各种绘画思潮,中国画经历了从吸收、反省到全盘否定,再到重新认识的艰难行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画更多选择的是对形式的自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对中国画的影响,首先反映在构图上。中国画家抛却从章法而来的“起承转合”式的构图法传统,追求直观简洁的表达方式;抛却文人画影响下水与墨的黑白世界,尝试寻求一种由色彩来表情达意的切入点――直接简练。

四、结语

在于传统中国画家全身心关注“意”与“境”的显现,将构图的形式要素湮没在对画面雕琢不露痕迹的追求中。宗白华先生说:“这节奏、这旋律、这和谐,等等,它们是离不开生命的表现,它们不是死的机械的空洞的形式,而是具有丰富内容,有表现、有深刻意义的具体形象。”诗人艾里略也说:“创造一种形式并不是仅仅发明一种格式、一种韵律或节奏,而且也是这种韵律或节奏的整个合式的内容的发觉。”传统的中国画家正是以作品欲表现的内容为出发点,去寻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所以,从历代的中国画作品里我们能够看到丰富的构图形式。当中国画传统在近现代遭遇嬗变后,再回眸,我们能够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绘画时,我们也就能够更好的去鉴赏中国画了。

上一篇: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与优化对策 下一篇:浅析“骨法用笔”对创作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