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曲《长相思》的演绎分析

时间:2022-03-07 09:37:31

对古曲《长相思》的演绎分析

摘 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它是把中国的古典诗词与西方的音乐创作技法相结合。本分是通过分析对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思》的演唱。来讲述在演唱中如何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及演唱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曲式分析;内在情感;演唱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63-02

一、词曲作者介绍及歌词简介

该曲词作者:李白。曲作者:马思聪。

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号青莲居士。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了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

马思聪:(1912―1987):广东海丰人,中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思聪于1923年和1931年两度去法国学习音乐,主修的小提琴与作曲。学成归国后,一直从事音乐创作、演出和教育活动。马思聪是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开拓者,他卓越的演奏与创作,使源自西方的小提琴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一部分,并在中国广为传播。马思聪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作曲家,他毕生致力于中西音乐艺术的结合,以精湛的西洋音乐技巧出色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内涵与文化底蕴。

歌词简介:《长相思》是乐府歌辞。取自古典诗词“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著以久离别,缘以结不解”,表示思念之意。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并以“长相思”开启,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一声痛苦的呼喊:“长相思,摧心肝!”

这首诗是李白写的“长相思”之一。

词义解释:长相思,在长安。(绵绵的思念啊,望向远远的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蟋蟀在金色的井栏上吟唱着秋天。)

微霜凄凄簟色寒。 (浅霜凄凄里竹簟的颜色寒森)

孤灯不明思欲绝,(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令人魂断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卷起帷帐,独自望着明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像花一样的美人远隔在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上面有高远难及的苍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下面有绿水浩荡的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天长路远,我飞翔的梦魂在苦苦的追寻)

梦魂不到关山难。 (然而及时梦魂也难度关山)

长相思,摧心肝。(绵绵的思念啊,摧碎人的心肝)

二、曲式分析

该曲为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呈现“ABC”结构。在西方曲式中称“并列单三部曲式”。

图示为:

该曲引子部分:引出了整段的伴奏织体以及音乐情绪。

A段:在调式方面进行了纯四度及小三度的大调之间非同宫系统地转调。因此,在旋律方面就十分的婉转多变。A段:分为三句,为非方整性乐段。多调性。

间奏:转到C大调。音乐形象变得十分明朗。伴奏织体采用了分解柱式和弦。

B段:整体也同样延续了这样的伴奏织体。节拍有A段的4/4拍变为6/4拍。在速度上变得比较快速。音乐情绪上变得有动力、活泼、跳跃起来。B段:分为上下两句,方整性乐段。单一调性。

间奏:后两小节转到g宫调。伴奏织体采用了分解和弦,为了使B段到C段有连贯的进入感,同时也引出了C段。

C段:延续引子的调式。伴奏织体与B段相同。但是主旋律搭配形成了中国民族音乐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音乐形式。在倒数第三小节转入D宫燕乐调式,加入了清角与清羽。使“角到清羽”之间形成了减五度,影响了教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引出尾声,使音乐回归到主调的感觉更加强烈。C段:分四句,非方整性乐段。多调性。但是在乐句的旋律方面以及织体方面,歌词方面都采用了反复的形式。这样创作的方法,是音乐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在音乐的思想表达上也更加有力度。从而也推动了音乐的高潮。

尾声:转回主调,使音乐整体形成呼应,是全曲调式以及音乐思想形成统一。

学习心得:

我认为这首古曲在表达歌词时有两种内在情感:第一种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第二种是把“美人”比喻为政治抱负的托付。不管是以哪一种寓意来演唱。都应注意歌曲中始终贯穿着一种:一种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意与一种撼人心魄的悲剧色彩。

第一段:音乐一开始就以一种柔弱,委婉,悲情的风格来为整个音乐做基准铺垫。以各种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悲苦。音乐进行中音乐变化不断增加更加体现了内心中的紧张,悲苦在不断地加剧!在演唱的时候一点要注意把对景物的描写的演唱附加上内心的变化,处理好连音与强弱音的变化。把握好歌曲中心的内在思想。不仅在力度上有强弱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在感情的表现中体现歌曲由浅到深,由平淡的悲伤到不断加加剧,不断变化,不断紧张的,又回到独自空长叹感觉!

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曲最明显的一个对比的段落,转入了C大调,在调式上,伴奏织体上,旋律上,速度上都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在思想上,从前一段伤感,苦闷,对理想向往不得志的情感,转为了向往,憧憬的美好之中。同时也把内心的相思之苦以及政治上不得志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在演唱时还要注意6/4拍子的结构特点,演唱的力度以及感情的抒发上都要注意由弱到强,由浅到深的对比。

第三段:是音乐的高潮部分。是前两段感情最终的爆发,在音乐的织体方面采用了戏曲中紧拉慢唱的结构。旋律上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声音的力度上进行了坚强减弱的处理。以及音字之间的时值拉开和不断的重复句的出现,在加上内心含蓄的比喻与内心悲痛的哭喊把音乐的情绪推到了高潮。是那种渴望而不可及的理想与内心苦闷的,困难重重的心情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演唱时就要把这一段与前两段的音乐情绪做出明显的对比,在声音上多以实音为主,声音要结实而流畅、激情而又有含蓄,充分表现出这种不得志,又摇首期盼的悲苦的内心情感。

尾声:高潮之后进入音乐的尾声,音乐的结尾与音乐的整体包括音乐的中心思想形成了前后呼应的关系。音乐的走向逐渐的减弱,是音乐保持了一开始惆怅的音乐情绪,但是又不一开始的音乐情绪增加了更深层次的感伤。全曲又回到了悲苦,低落、凄苦的音乐情绪中。空长叹:“长相思,摧心肝”。

三、总结

在演唱古诗词时,一定要对诗词的相关背景,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歌曲的词曲作者,历史年代,典故以及出处等。只有根据这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才能够能全面的了解歌词的内在含义,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的创作意图,更全面、更准确的表达歌曲所表现的音乐思想。注意把握歌曲的曲风,也要注意把握音色的运用。古诗词的演唱非常注意声音的色彩。在音色的的运用上要非常的丰富。要学会用自己不同的声音来表现古诗词中的意境。也只有在此基础上的学习以及演唱才能更好地加入自己的思想进行音乐的二度创作。也只有进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的把握古曲、演唱古曲。

参考文献:

[1]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英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2006.

[3]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

[4]于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华南文艺出版社,1987.

[5]李曙明.中国艺术歌曲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9.

[6]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上一篇:陨落源于作为人的欲望 下一篇:浅析中国传统婚礼的服装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