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创新型结课方式

时间:2022-10-12 01:36:15

【摘要】由课内走向课外:比如在讲解《凡卡》一课时我是这样结课的:大家知道还有谁和凡卡拥有相似的童年?学生讨论后,我就不失时机地布置作业:请你查找有关资料或走访一个人,以《我和XX...

小议创新型结课方式

摘要: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个性,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创新型结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科学、巧妙的结课方式,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结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82-02

一、延伸拓展式

有这么一句话:运用之功,全在教师。如果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启发学生延伸思维,将课堂的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就能激发学生自觉地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能力。

由课内走向课外:比如在讲解《凡卡》一课时我是这样结课的:大家知道还有谁和凡卡拥有相似的童年?学生讨论后,我就不失时机地布置作业:请你查找有关资料或走访一个人,以《我和XX比童年》为主题,写一篇主题发言稿,准备发言。这样结课,将课内教学与班队活动、阅读与写作、求知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又将学生的思维推向积极的状态。回味法:即挖掘或熏染课文的情感因素或意境,促使学生思绪万千,回味无穷,不使蕴味无穷的作品因“下课了”而“断味”。《草船借箭》可用幻灯映出《三国演义》原著中的诗,引导学生诵读,边读边作提示:这首诗概括了草船借箭原因、经过和结果。促使学生诵读之时回想刚学的内容,脑中像过电影一样映出“孔明”、“周郎”等人物形象,再加上从大人口中,从电影,书籍等获得的印象,使学生达到课虽终而思未了,意未尽的状态。迁移法:即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如课终总结《少年闰土》的学法:抓人物的外貌、语言特点,用对比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然后观察一位小朋友的某个特点,再按对比的方法把他写下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延伸中,既掌握方法,又运用方法。

二、书声琅琅式

进入结课阶段,可设计一段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大纲、课文精神。朗读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朗读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例如在讲完《中华少年》之时请四学生化装成藏族、高山族、蒙古族、汉族的少年,进行表演朗诵。师:同学们,感谢他们精彩的表演。在他们激情满怀的朗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生:我感受到他们作为中华少年,是那么自豪。生:我感受到他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非常大。生:他们读得声情并茂,看得出他们是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在表演朗诵的。生:我也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师:确实,欣赏他们的朗诵,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那份爱国情怀。看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方式有很多,用充沛的感情来朗诵爱国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就是其中的一种。师:过几天就是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了。我提议,我们来搞个班队活动,每个同学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来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结课的朗读意在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这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

三、悬念实践式

小学生好奇心强,遇事爱寻根求源,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巧妙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种急于进一步了解的想法。如:《只有一个地球》结课时我这样设置悬念,大家想不想对我市清河做一次“环保调查”?学生兴致非常高涨,我就顺水推舟,要求学生就身边的环境保护情况作一次调查,先个人调查,后小组交流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发现河水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上游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震动,纷纷表示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周围的环境。此外,我还建议学生给环保部门写一份建议书。这样一来,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有的时候在教学结课时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的探究欲望产生的时候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迫切愿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期待。这种方法既可用于两篇课文之间的教学衔接上,也可以用于一篇课文教学的跨课堂连缀处。如在《一面》结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学到了一种写作方法,即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文章的主题。下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写人的方法,叫做‘窥一斑而知全豹’。那么这是哪篇课文?它刻画的是哪一个人物?是怎么刻画的?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上好下一节课作了铺垫。再如《少年闰土》结课设计如下:“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结下了深厚情谊,离别时难舍难分。那么,三十年后他们又见面了,会怎么样?学生们说了很多,可惜都没说对。学生困惑:“三十年后,闰土一见‘我’,便喊了一声‘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课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就会明白了。”网开一面,欲收故纵,既强化了教学重点,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变换思考式

结课时启发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去变换思考,能增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从而培养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可以变换人称、变换表达方式、变换结构、变换叙述顺序等。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你是小兴安岭的主人,游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时,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后,再让学生演讲,评选出最佳“小导游”。这种融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结课方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创造性。

以上几点体会是我对创新型结课方式的初步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与大家一道,继续深入探索创新型教学方法,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目的论视角下的标识语英译的误译分析 下一篇: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