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2 11:24:58

心理效应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美术教师作为美术课上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呢?我觉得在教学中运用好相关的心理效应对于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有很大的作用。

现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几种心理效应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首因效应——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因效应是由第一印象产生的作用,在感知和记忆中的“先入为主”现象。首因效应在美术教学中新课导入环节应用较多,可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音乐导入、游戏导入等等。一段亲切的开场白,一幅漂亮的画等等,都能产生首因效应,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二年级的想象画吹泡泡,在上课开始可以播放动画片《小飞象》片断,儿童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而且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有趣味。这样的课,小朋友自然爱上,而重点、难点又在欣赏中解决了。

二、群体效应——促进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有人在场或许多人在一起活动,促使个体的学习工作效率提高或降低的现象被称为群体效应。根据此效应原理,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课内小组合作学习,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自学能力。在上《废物利用》这一课时,课前我要求学生去收集一些废弃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制作。那天各组的同学都带了工具和材料。其中,有一组同学带来了泡沫块、胶水、牙签、颜料等,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个假山泡塑,那假山上怪石磷峋,绝壁苍松栩栩如生。另一组的成员则用废弃的胶卷壳、废纸板、饮料盒等制作了小汽车、货车;有的用易拉罐制成了花篮、摩托车等。真是千奇百怪,件件精美。

在课上将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当堂展示出来,对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触动。首先对欣赏作品的学生有很大作用:看了同学的优秀作品,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参考和启发,从而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他们也很羡慕能展示作品的同学,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被老师展示出来,也能有表现的机会,接下来他们会很努力地做。其次被展示作品的学生感到大家都在欣赏自己的作品,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羡慕,内心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而后他们会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期待再次获得赞许和成功。这样在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并非有意的竞争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反馈效应——进行自我评价

反馈原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美术课堂上重视课堂提问,这是最好的、最及时的反馈,作为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对于错误的回答,不能一棒子打死,而是提倡开展学生自我反馈、生生相互反馈、师生相互反馈相结合的多种反馈方式。如:在上设计课时,课堂练习写变体美术字,有的同学把字的每一个笔划都画成了一样具体的事物:太阳、月亮、动物什么都有,想象力很丰富,只是整个字装饰繁杂极难辨认,并不符合设计要求。这时采用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来进行自我评价,探讨设计变体美术字要注意的问题,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艺术的反馈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圆桌效应——创设民主课堂氛围

“圆桌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说法。圆桌呈现出的柔和感和曲线美,很容易形成融洽的气氛,使就餐者产生亲切的感觉。有人把圆桌产生的这种效果称之为“圆桌效应”。

在美术课不是说在每节课时把一张张桌子集中起来,摆成圆形。而是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让学生充分获取“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创设民主自由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无旁忌,师生之间才能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其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精心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培养学生的自信。比如一次,一个学生将作品交到了我手里,我乍一看,画面上的两个小孩形象,不仅变形得厉害,而且全没有鼻子,“怎么会这样?”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但我仍然微笑的给他画了一个笑脸,稍后我轻轻地对他说:“你的画很特别,能不能跟我谈谈你的想法?”他高兴地说:“我和小伙伴在雪地里滑雪”“是吗?你和小伙伴在画中真可爱!可和平时的样子怎么不一样?”“老师,你发现了?”他惊奇而又快乐的喊到:“是的,冬天太冷了!我们在冰天雪地里冻得直哆嗦,鼻子好像也没有了一样。”“哦,原来是这样,多么有趣的想法,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恍然大悟,很庆幸刚才没有武断的批评他。于是我又拿起了笔给他画了一个笑脸,鼓励他“你真有创意”。这个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都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创作出了多幅有创意的作品。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效应还有很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看到其正效应,也要分析其负效应,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上一篇: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