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在体育课堂中的培养

时间:2022-07-19 10:49:43

创新能力在体育课堂中的培养

【摘要】学校体育具有实践性互动性、整体性、交叉性等特性,它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开放性的学习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和实践机会,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的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和其他课程所共同的特性。但它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寓教于乐的实践性、师生双方的互动性等。这些特性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操作和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较的学科优势。

一、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有压力,有紧张的气氛,就容易使学生失去思考的灵活性,学生应变的机敏性就会降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以认真的态度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提出的奇异想法,要选择适当的方法予以评价。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路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尽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这是建立和谐宽松课堂教学氛围的前提条件。

二、注重实践,加强创新技能的培养

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把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纳入教学活动,构建一个主体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体育实践活动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直接实践性活动,如武术、健美操表演等;间接实践活动,如翻阅体育报刊和看电视录像等等。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的特点,在设计和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时应注意: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外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人,除了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外,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出发,自愿参加、自愿组合、自由选择;各类活动要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动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2.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合作以及人际交流、组织协调能力,收集处理信息、吸收新知识的综合和运用能力,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的选择上,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再者就是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在组织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思维的特点,改进教法,实施多种途径方案,及时对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的训练,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一技多变等方式的练习,不断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使之在实际问题中有所创新。

四、教学过程要有创新行为

我们在创新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创新教育的思想体系,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要有规范的创新行为。对一些体育知识,技术和先进的理论方法,教师要用现代科学领域中的新技术,新发现,去引导学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练欲望,并注重让学生观察与实践,从而达到育心强体,增智促技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评价,期望,塑造良好的性格

学生在学习中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细致还是粗心大意,是谦虚谨慎还是骄傲自大等。其中认真细致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将转化为稳定的性格,使学生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良好的性格特征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并在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后,做出适当的评价,及时指出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六、指导学生成立体育兴趣组和组织体育竞赛

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而过于强调主导作用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指导学生成立体育兴趣组和组织体育竞赛可弥补这一不足。体育兴趣组从策划到成立,从人员的组织、安排,和日常工作活动全部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只负责赛前裁判员的培训和比赛中有关技术性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把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贯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才能深化教育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我们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良平.浅谈创新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7(9).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点滴体会 下一篇:做好化学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