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之意不在酒

时间:2022-10-12 10:40:49

欧阳修不仅善于开发旅游景点,还亲自撰文“做广告”,在推广旅游文化上有着一般人少有的天赋。

深圳有一家徽菜馆,取名“醉翁亭”。其老板喜好玩微博,一开始ID为“醉翁亭主”,后来因为不少网友以为他与真正的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山)有关联。他马上改ID为“醉翁”,并在微博上解释自己实在无意混淆。

其实,这家菜馆最起码还与醉翁亭在地域上“套得上瓷”。相比之下,原本出自醉翁亭、现在已衍生为成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当下语境的应用中,却与醉翁亭完全扯不上关系。虽然有些语句的用法是约定俗成的,一些与所描述事物完全不相干的历史人物却还是免不了会被无厘头地牵扯进去,比如“说曹操,曹操到”等,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充满浪漫审美情怀的话语,现在常被用到暗含贬义的表述之中,甚至让人听起来觉得近似于“心怀鬼胎”、“奸诈”的意思,就真的对本义有亵渎之感了。

只要略微有点古文基础的人都知道,这个句子源自《醉翁亭记》,是宋代名家欧阳修的代表作。我们先回归《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那是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二年。当时欧阳修才39岁,却自号为“醉翁”。

曾在23岁就中了进士的欧阳修,具备出众才华,却在仕途中走了不少弯路。他在30岁时就曾被贬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后来被召回京,却在接近不惑之年再次被贬。常人可能会猜想,这时的欧阳修会郁郁不得志,终日借酒消愁。

相反,他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施政才华,用宽容、简化的方法来治理滁州,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还时常抽空游历山水,与民同乐,《醉翁亭记》里描述的欢乐时光就是明证。

以醉翁亭为据点,究竟可以欣赏到哪些美景?那里白天“日出而林霏开”,傍晚“云归而岩穴瞑”。每天单是细看山中的“晦明变化”,就能察觉自然之美。再看山中四季,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天“佳木秀而繁阴”,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而石出”。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不仅用极其简化的语言归纳了以上美景,还用一句话提供了十分可行的“旅游瑚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除了“斋看”,到山上还能做什么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有钓鱼这样的活动项目,还有香甜泉水酿造的美酒。每每都要至“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一天的沙龙活动结束,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醉翁亭记》如此绘声绘色介绍醉翁亭的玩乐生活,一经面世就以其深邃意境和怡然情怀,震动了当时的学界。在远近争传这篇美文之后,滁州的琅琊山也从此热闹了起来,醉翁亭电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

可见,欧阳修不仅善于开发旅游景点,还亲自撰文“做广告”,在推广旅游文化上有着一般人少有的天赋。虽然他在滁州仅生活了两年零四个月,但却为滁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类似的,欧阳修离开滁州后转赴扬州任职,又在扬州蜀冈的大明寺建起一座“平山堂”,还在那里亲手种下一株柳树,人称“欧公柳”。据宋人叶梦得的《避暑录话》记载,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那里“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欧阳修在夏天经常“凌晨携客往游”,叫人取来“荷花千余朵,插百许盆”。文人意趣,跃然纸上。

欧阳修有深度近视,这个细节在宋人严有翼的《艺苑雌黄》和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中都有记载。虽然在平山堂看江左的山非常近,但欧阳修还是在一首长短句说那里“山色有无中”。多年后苏轼作《黄州快哉亭记》写到平山堂,还颇具趣味地引用道:“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上一篇:首席只有一个 下一篇:寻找汽车城文化基因